持續努力突圍有成 國產儲能典範
儲能與綠能相依發展,其中,電池又是儲能的根本。在中國電池大廠環伺且囊括全球八成市場的險峻環境下,長庚國際能源持續努力突圍有成,相當不容易。身為全台唯一具備自主研發、生產實力的鋰電池廠商,長庚國際從材料、配方到模組與系統生產全部掌握,一手完成,同時訴求最安全、不會燃燒熱失控,贏得用電大戶偏愛。
長庚國際指出,與技術拿國外授權或採中國電芯在台封裝的同業相比,成本代價更高但根扎得也最深。過程中雖因價格因素,在表前儲能市場難以施展拳腳,但天無絕人之路,前幾年在表後儲能市場獲得用電大戶支持,很快就找到立足點,自有品牌COLD,也成為100%國產儲能系統新典範。
自研產品高效安全 後勢商機看好
政府推動企業使用綠能,規定契約容量超過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為首波對象,儲能為其履行綠能義務容量的4大選項之一。長庚國際點出,表後儲能系統要裝在自家工廠,所以企業主首重安全,價格考量相對變為次要。這為長庚國際能源通過UL9540A測試的產品與實力帶來契機,目前已有多家鋼鐵、陶瓷及玻璃業者都選擇長庚國際安全有保障的產品,並委託建置表後儲能。
業內觀察,政府為達標2050淨零,政策上極可能下修未來契約容量,例如將3,000kW、2,000kW,甚至800kW都納入,整體產業後勢看好;與此同時,基於電力備援、提高用電韌性與節能等考量,表後儲能也將在各產業工廠端更受關注,勢將為長庚國際帶來更多商機。
樹林廠供不應求 觀音規畫新產線
長庚國際能源於2005年成立,迄今已有20年。回首來時路,雖知材料研發與應用成敗難卜,過程且將長路漫漫,但董事長王貴雲堅持自主研發,廿年如一日,歷經多年練兵,建立扎實雄厚的技術基礎,目前樹林廠400MW產能已供不應求,正在觀音工業區規畫新產線,年底將開始安裝設備。第一期年產1.8GW,目標明年底或後年Q1量產。
長庚國際能源具備完整的系統整合能力,企業發展策略採取焦點法則,專注在電池與設備生產,產銷作法上採取與系統整合商合作,共同推展安全可靠的國產電池,相關產品與資訊將在能源展(Energy Taiwan 2025)亮相並完整揭露。
表後儲能補助 實現國產電芯價值
經濟部根據表後儲能補助要點,規劃4年匡列補助預算50億元,鼓勵廠商在廠區設置儲能系統。4年補助中,前兩年補助預算上限各15億;後兩年各10億。第一年約可支持300MWh儲能容量。其中,每MWh補助500萬元,單一案場最多補助5,000萬元。
目前,表後儲能補助要點仍待立院通過後明年上路,補助對象必須使用國產電芯才符合申請資格。國內電池業者長庚國際能源、台塑新智能、能元科技、鴻海與有量科技等可望受惠,其中,長庚國際能源是唯一從電芯材料自力研發有成,擁有100%台灣技術並堅持台灣製造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