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臺北陽光普照,攝氏33度高溫。這是個充滿盛夏光影的早晨,臺科大校園上午舉行新生入學指導,新生們魚貫進入大禮堂後,校長顏家鈺站在講台,手握麥克風,眼神矍鑠,語氣裡帶著一貫的堅定。「精於做事,誠於待人。」他重申校訓「精誠」的本義,聲音穿過空氣,落在1000多位新生心上。
「我們要培養的是π型人才,不止專業,也要有國際視野和博雅素養。」顏家鈺這番話,連外籍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分量,尤其,他特別用英文鼓勵他們來到臺灣留學,要勇敢學中文,雖然中文並不好學;好好把握住在臺灣的時光,不只是校園或課堂上的,學會所有該會的。能更深入了解臺灣,將來就更有機會進入頂尖企業。
活動現場,校長和學生代表一同合影。鏡頭下,有個身影格外安靜。那是林冠佑,今年臺科大1477位大一新生中,唯二透過身心障礙甄試入學,一位重度聽障的機械系新生,也是今天一起到校報到的新鮮人。他從小聽力受限,已經習慣助聽器裡微弱的雜訊,與外界溝通時經常要靠著唇語。
新冠疫情時期,大家戴口罩遮住嘴巴,那時整個世界變得好模糊、更難解。林冠佑坦言,那時真的聽不清楚,只能不斷追問。但他從未把困難當成藉口,反而用力抓住每一個可以追問與必須追問的機會,尤其在做學問與工廠實習時。
在高工學習機械時,林冠佑常在實習操作上遇到難題。課後,他總會主動找老師討論。為考取臺科大,他從高二下開始,每週四天晚自習到九點。高三,甚至延長到九點半。

在那段時光裡,他不忘閱讀課外書,最愛《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他說,這本書教他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勇於去理解背後的真相。「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的內在,不只是聽障帶來的標籤。」
當全場氣氛隨校長的鼓勵情緒拉滿時,林冠佑的故事正如一股暖流悄然流過新生訓練的校園。他的奮鬥不僅是個人的堅持,更是教育資源、師生支持與自我信念交織出的動人篇章。對他而言,障礙並不是阻力,而是讓人更有機會被理解與陪伴的橋樑,即便從小十分在意外界眼光,內心也曾自卑。
負責新生報到的一位職員說,在這座重視多元和包容的校園裡,每位新生都在探索自己的專業,也在磨練自我。林冠佑代表的是自我挑戰力爭上游的故事,其他還有更多正向的故事正結合勇氣和毅力同步在校園中滋長。
全力建構多元、友善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發揮潛能,同儕共學、探索專業知識,也鼓勵磨練自我心志,懷抱決心與毅力,相信再大的挑戰都能轉化為成長動能,臺科大創校院長陳履安訂下的校訓「精誠」,在校園中風行,不只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林冠佑的故事,只是今天臺科校園中的小縮影,臺灣其他校園不僅是大一新鮮人,一定還有許多努力追夢,懷抱毅力與勇氣的學子,同樣正以自身的努力展現教育資源、師生支持與自我堅持所帶來的力量。
身心障礙雖帶來挑戰但不會自此侷限人生,只要學生有心,只要校園中有更多理解與陪伴,不管面對任何有形或無形的挑戰,都有機會為學生照亮屬於他們的新契機,如同今天的臺科大校園,陽光普照,萬里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