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練習:回歸當下學會與自己共處

本文作者林一芯,現居臺灣新北市。喜歡讀詩也喜歡寫詩,作品散見於臺灣詩刊與漁民文化世界新詩週報等。現任臺灣華文作家協會監事,漁民文化編委。圖 / 林一芯提供

夜色如水,微風輕輕拂過樹梢,帶來一絲涼意。我靜坐在窗邊,雙眼輕閉,深吸一口氣,讓心緒慢慢沉澱。此刻,世界彷彿安靜下來,只剩下自己的呼吸聲與心跳的韻律。在這樣的靜謐中,我開始了一場內在的旅程——冥想。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喧囂與紛擾,手機的訊息不斷跳動,社會的步伐愈來愈快,焦慮與壓力如影隨形,讓人難以真正靜下心來。或許正因如此,冥想成了每天必做的事情——一種與自己相處、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記得剛開始練習冥想時,我的內心依然騷動不安,腦海裡的念頭像潮水般湧現:「今天的工作還沒完成…」、「明天要早起開會…」、「剛剛那條訊息該怎麼回?」、「這週末要不要安排點什麼?」那些未竟之事、不確定的未來、不必要的憂慮,佔據了我的思緒,讓我無法專注當下。

可是,我沒有放棄,而是學會接受這些念頭,然後輕輕地讓它們飄過,如同天空中的浮雲,來了又走,無需糾纏。慢慢地,我發現冥想不只是讓身體放鬆,更是一場內在的對話。它讓我看見自己的情緒波動,理解那些焦慮、害怕與期待,最終學會與之共存。

冥想的核心,其實很簡單——回到當下,關注呼吸。當我將注意力放在每一次吸氣與吐氣之間,世界變得純粹起來。我感受到空氣進入鼻腔,輕柔地流過喉嚨,進入肺部,然後慢慢地釋放出去。這樣的循環,就像海浪輕輕拍打岸邊,有著一種令人安心的韻律。

當我真正專注於呼吸時,時間彷彿變慢了。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當下這一刻。這讓我明白,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活在對未來的擔憂或對過去的執著,而冥想,則是一種回歸現在的練習。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總是習慣追逐下一個目標,彷彿只有不斷前進,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其實,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對當下的全然接受。冥想教會我,幸福不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才會出現,而是此時此刻,我能夠覺察自己的存在,並與之和平共處。

有時候,我喜歡在大自然中冥想,感受天地的廣闊與自己的渺小。坐在森林裡,聆聽鳥鳴與樹葉的低語,或是在海邊,凝視著潮水的漲落,這些最簡單的自然現象,反而讓人內心得到最深的安定。

或是靜靜地坐在溪流旁,閉上眼睛,感受水流輕輕拍打著石頭的聲音。當我不再執著於思考,而只是純粹地「感受」,一種無法言喻的寧靜包圍了我。我彷彿成為溪水的一部分,流動著、無拘無束,而那些曾經困擾我的煩惱,也像被水沖刷一般,漸漸淡去。

原來,冥想並不一定要盤腿而坐,也不一定要在靜室中進行。當我們全然沉浸於當下,無論是在散步時感受腳步落地的輕重,還是專注地喝下一杯茶,甚至只是靜靜地看著雲朵變化,這些都是冥想的形式。真正的冥想,不只是閉上眼睛,而是學會在生活的每一刻保持覺察與專注。

在冥想中,找到內在的平衡。漸漸地,冥想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當我感到焦慮時,我不再急著逃避,而是靜下來,觀察這種情緒從何而來;當我被情緒拉扯時,我試著回到呼吸,提醒自己:「此刻,我正在這裡,其他的都不重要。」這樣的練習,讓我在面對壓力時,更能保持冷靜與清明。

有些人認為,冥想是為了讓自己「變好」,變得更專注、更成功、更有效率。但我認為,冥想真正的價值,是讓我們學會接受自己,不論此刻的我們是焦慮、疲憊,還是困惑,都能帶著溫柔的心去擁抱這一切,而不去評判。

冥想不是讓我們變得完美,而是讓我們與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處。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耳邊充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手機的通知、社會的期待、他人的評價,讓我們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冥想,則是一種讓心靜下來的方法,讓我們能夠聽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快節奏,但我們可以選擇在紛擾中,為自己留下一片寧靜的空間。每天花十分鐘,坐下來,閉上眼,專注於呼吸,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喧囂。

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相處,真正活在當下,幸福與平靜,也會悄然來臨。

延伸閱讀

 

前一篇文章臺科建築畢展 反思當代議題集體回聲
下一篇文章化爭議為合作:給對方自主感很有效
賦歸自然生態文選
一片葉落下整個秋天「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徵稿|生態(ecology)仍然是21世紀人類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人類延續最應關注的項目。廣義的生態包含甚廣,其本質是善良與自然。其高者即「贊天地之化育」,而其於生活中,即包含節約、環保、素食、保育、心理健康、冥想、窮遊、有機、寫作、放牧、修身、芳療、綠色家居、動物遷徙、保護瀕危物種……。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藝文風自2025年始,推出「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專欄。散文為文學品類之一。然本欄目作者並不局限於散文家,而有各行各業的專才。其文字清通多姿,內容紥實深邃,可讀性高。 本欄目也歡喜讀者來稿,經審閱後刊發,以饗讀者。所有刊登的文章均致以薄酬。臺灣作者將透過郵局轉帳支付,其它地方作者一律以微信紅包折換為人民幣支付。如日後有機會結集成書,將獲贈乙本永作留念,然不另付稿酬。 投稿者視為認同以上各項事宜。投稿者請注意以下各項,以免影響發表機會: 甲)字數連標點1500以內。 乙)題目(包含副題)在12-15字間。 丙)作者生活照1-2張,像素1M或以上,橫式為主,16:9更佳。 丁)投稿專用信箱:lawfuk2012@gmail.com 或 psc518053@163.com。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