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強制產品認證 台商影響持續擴大

投資印度情境
投資印度情境示意。圖 / unsplash 提供

境內境外產製 都要過標準局認證

印度標準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為提升產品的品質與消費安全,推動強制產品認證制度,要求特定類產品在進口印度當地販售前,無論境內或境外產製,製造商必須取得BIS認證,未完成註冊的商品將無法進口、流通或在印度市場販售。

根據《BIS Act, 2016》規定,企業若未依BIS要求取得認證,就直接在印度境內販售產品,印度法院得裁定處以違規商品價值最高10倍罰金;最低不低於20萬盧比且有潛在刑責。

影響不容小覷 10月擴大清單範圍 

針對進口貨品,常見的風險是在海關退運、強制滯留等,造成間接損失,影響不容小覷。自2025年起,印度主要港口如清奈、孟買等,目前已開始針對電子產品加強查驗,此舉已經引發台資企業關注。

資誠印度及南向業務主持會計師鮑敦川指出,根據BIS最新公告,已有超過679項產品納入強制認證範圍,包括電子產品、機械、化學品和消費品等。今年10月起,包括LED 驅動模組、PoE裝置、IoT控制器等電子產品,將正式納入強制認證清單。對台資企業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法遵要求,影響範圍正持續擴大中。

產品認證2路徑 8月SchemeX上路

資誠協理鍾孟帆表示,BIS認證依產品類別區分爲2種路徑。第一類為登記備案制(CRS),常見於電腦與通訊設備,核准方式以文件審查爲主;第二類為外國製造商認證制(FMCS),適用電子零組件與機械設備,除需提交申請資料,還須配合BIS實地驗廠,確認生產流程與品質控管符合BIS標準,才可取得有效認證。

除既有的FMCS與CRS認證路徑,印度政府2024年度發布機械與電器設備安全同意技術命令(Omnibus Technical Regulation),今年8月28日將正式實施新Scheme X 管理高風險工業設備與機械產品。Scheme X認證也需經BIS驗廠、樣品送測與文件審查,才能取得合格證書(Certificate of Conformity),從事銷售或進口。

認證至少大半年 大陸查廠要更久

鍾孟帆指出,根據實務經驗從BIS帳號開立、文件準備、樣品送驗到實地驗廠,完成整體流程通常需時6-8個月。若適用新制Scheme X,因技術審查、驗廠標準都顯著提高,整體認證時間可能會更長。

台資企業若不能及早辨認相關法遵要求並著手處理,可能推遲產品進入印度市場的時間,不但削弱競爭力甚至可能因承諾客戶交期或產品適法性等構成潛在違約風險。尤其,適用FMCS要求的台資企業申請人,如果製造工廠在中國大陸,需留意目前印度官方受理與派員審廠態度相較消極,無形中也變相對中國製品進入印度構成障礙。

灰色地帶產品 備案拿無異議證明 

鍾孟帆補充,對那些是否納入強制認證的灰色地帶產品,企業可先主動向BIS提出備案申請。若印度官方認證不屬於認證範圍的產品,就可取得無異議證明NOC(No Objection Certificate),用爲日後通關與法規查核書面依據,避免不必要稽核與延誤。

鮑敦川指出,許多台厰等到要實際進口操作才發現有BIS認證缺口,也往往因進口卡關才被動應對法遵,顯示企業在印度市場布局時,對當地法遵義務進行系統性盤點與事前規劃的意識及能力仍有待提升。

加速進新市場 法遵成競爭力來源

鮑敦川提醒,台資企業在處理適法性等問題,普遍習慣抱持「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不過,在目前供應鏈面臨多國分散布局壓力時,應先做好各國合規義務辨認與管理,並視爲企業策略與風險控管的一環,以加速企業適法合規進入新市場,讓法遵成為企業競爭力來源。

 

延續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