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投資熱 合規外派最大化稅務效益

美國總統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資料照。圖 / Unsplash

台灣科技業者隨川普2.0「美國製造」政策的推動,越來越多台商赴美投資。外派員工到美國子公司工作,漸成台商經營管理顯學,也為台商企業人力資源布局與稅務規劃帶來新挑戰。為吸引並留住人才企業必須妥處外派員工的薪酬福利和稅務議題。

資誠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周莉莉指出,由於外派員工在美期間可能面臨較高所得稅負擔,企業應在員工外派前事先制定「稅負平衡」補貼辦法,確保員工在美稅負不會超過留台工作時的負擔。若員工海外所得達新台幣100萬元,須將這些所得全部計入台灣基本所得額。若基本所得額達新台幣750萬元,則須申報最低稅負。

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也說,台商派遣員工赴美工作,事前事後的稅務規劃確實非常重要。首先,了解美國稅法必不可少。美國稅收體系有聯邦稅、州稅和地方稅。聯邦稅由國稅局(IRS)徵收,稅率由收入級距決定;州稅方面,不同州有不同稅法和稅率,如德州、佛羅里達州沒州稅;加州、紐約的州稅較高;某些城市和郡則會開徵地方稅。

其次,稅務居民身分的確定對稅務規劃至關重要。如果員工在美國居住超過183天,通常就會被視為美國稅務居民,需要對全球收入納稅;如少於183天,則可能被視為非稅務居民,如此則只需對美國來源的收入納稅。雖然台美間沒有簽訂雙重課稅協定,但台商可以利用美國外國稅收抵免(Foreign Tax Credit)來減少雙重課稅影響。

在薪酬結構方面,應考慮如何結構化薪資以最大化稅務效益。如某些福利和津貼在美國可享稅務優惠,例如公司提供股票期權或其他股權激勵,需了解這些激勵在美國的稅務處理方式。

報稅義務也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美國報稅期限通常在每年的4月15日,但外派員工有資格申請延期。針對外派員工身分,稅務居民需要填寫1040表;非稅務居民則要填報1040NR表以及其他相關表格如外國稅收抵免的1116表。

蘇宥人提醒,外派員工可能也需繳納美國社會保障稅與醫療保險稅,這部分取決於工作安排和居住時間。由於美國稅法複雜且經常變動,台商和外派員工需尋求專業的稅務諮詢服務,以確保合規並最大化稅務效益。

資誠稅務法律服務副總經理劉立雯指出,美國稅務環境以複雜嚴格著稱,員工對外派美國後可能面臨的稅務議題,往往比外派其他國家更擔憂。她建議台商在規劃赴美投資前,應及早與員工進行充分溝通,明確外派薪酬、生活補助政策以及相關稅務配套措施,以消弭員工疑慮。

劉立雯強調,在整個外派過程中,引進專業外部顧問協助溝通,以借助顧問豐富的經驗和溝通技巧,可以有效提升員工對公司的信賴,這些措施都有助台商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穩固在美經營根基。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