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P Global 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5%,較上月下修0.1%,經濟部統計處上週五傍晚發布當前經濟概況專題時指出,全球貿易措施、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升高,恐持續干擾全球經濟成長步調。該項專題同時也比較分析臺韓近十年來經貿發展情勢。
產經結構類似 經濟增速較南韓快
統計處指出,受惠於AI、HPC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強勁,前兩月外銷訂單、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11.9%、11.6%;民間消費方面,零售業、餐飲業受惠連假與購物潮加上業者促銷,推升業績成長1.1%及4.1%。展望未來,全球景氣雖受川普新政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台灣外銷接單與產業生產動能在產業條件與策略挹注下,營業年增率可望持續走揚。
統計處指出,2015-2024最近10年臺韓經濟概況我經濟增速較南韓快。臺韓地窄人稠密度高,故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結構類似。雖然臺韓人均按美元計算,10年來南韓GDP都高過臺灣,不過近10年我國平均年經濟成長3.2%,優於南韓的2.5%。兩國人均GDP差距正拉近中。
固定投資增幅 製造業加值率勝出
觀察投資與產業結構的變化,近10年我國固定投資平均增幅也優於南韓。投資為驅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2015-2024年我國固定投資平均年成長率,平均年成長4.5%,優於南韓的2.5%。
我國製造業占GDP比重上升,南韓則下降。隨著製造業持續投入高附加價值產業,我製造業占GDP比重由2015-2024年從31.4%上升至35.2%,增加3.8%,同期南韓則由30.2%降至28.9%,減少1.3%。其中,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自2015年超越南韓後,差距持續拉大,比較2022年,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已高出南韓8.6%。
出口力道優於南韓 規模逐年拉近
臺韓兩國雖都聚焦電子與精密儀器業,但南韓占比較我國低,產業分布也相對分散。臺灣受惠全球AI等新興應用推展,推升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附加價值迅速攀升,10年平均年成長8.0%,優於整體製造業的4.8%;2014-2023年電子及精密儀器業占製造業比率,10年來由8.3%勁揚至57.5%,增幅明顯。
就出口結構變動比較臺韓情勢,10年來我國出口成長力道同樣優於南韓,出口平均成長4.0%,優於南韓的1.8%;觀察規模值,2018年以前南韓出口約為我國1.8倍,近年差距逐漸拉近,2020-2024年已少於1.5倍。
出口陸港降美國升 銷美各擅其場
再看出口,臺韓對中國大陸暨香港出口比重下降,對美國上升。中國大陸暨香港、美國為臺韓前兩大出口市場,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結果臺韓同樣出現對中國大陸暨香港的出口比重下降,出口美國上升的現象。
其中,臺韓對中國大陸暨香港出口都以電子零組件為最大宗,占我國逾6成,南韓41.0%,分別較2015年上升21.2%與16.3%,10年平均年增6.6%與5.7%;對美出口,我偏向資通與視聽產品,2024年較2015年提升38.5%,10年平均年增23.7%,表現最突出。南韓對美主要出口汽機車,2024年占33.2%。
國際機構看好 臺經濟成長高於韓
根據主計總處二月最新預測,臺灣今年經濟成長3.14% 優於南韓央行2月最新經濟預測的+1.5%。南韓因受去年底緊急戒嚴事件影響,較去年11月預測的1.9%再下修0.4%。國際機構S&P Global、IMF及ADB都看好並預測2025年經濟成長臺灣將高於南韓,顯示臺灣經濟表現相對穩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