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必遊衝第一 熱度不減三主因
瑞士,被許多人列為此生必遊的口袋名單,疫後排序更直衝第一。統計去年團體旅遊與自由行,光台灣就有近30萬人選擇瑞士行,其中,深度旅遊穩居主流,深受玩家推薦。
巨匠旅遊經理李躍雲說,瑞士最低薪資約合台幣20萬,扣掉所得稅後平均約15萬台幣,由於物價高,到瑞士旅遊的團費也就不一般般,不過,即使如此國人對瑞士旅遊還是趨之若鶩,沒有因此打退堂鼓。
李躍雲分析指出三項原因,使瑞士旅遊熱度不減。第一、疫後美元強勢升值,去歐洲划算。第二、國人擔心疫情捲土重來,想去的地方就提前去。第三、旅費只會越來越貴,貴的地方早點去才是聰明之舉。他說,以巨匠為例,2025年目標是成長超越去年、近零客訴,滿足客人並留下人生難得的回憶殺。
世界公園 鐵道團高端俱全沒遺珠
李躍雲規劃中西歐、北歐深度精緻高端旅遊有超過15年經驗,對瑞士必去景點瞭若指掌,他說,瑞士因位居歐洲內陸地形險峻,早期曾是歐洲最窮困國家,透過教育改革勵精圖治,發展精密、金融、科技與軍工等產業,目前已成為歐洲三大富有國家,人人稱羨的「均富」社會。

瑞士,有世界公園之稱。境內坐擁阿爾卑斯山系60%的山脈,包括少女峰、南針峰、馬特洪峰、菲斯特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致,遠近馳名。李躍雲說,光用好山好水不足以形容瑞士,用「仙山仙水」更適切。
瑞士近年在當地政府創意包裝下,必遊景點話題不斷、故事性強。坊間行程多元,該怎麼選最能值回票價?李躍雲首推13天的瑞士鐵道團,「知名景點、必去城鎮、高檔享受,一應俱全,沒有遺珠」。
鐵道團5特色 景點玩法高人一等
瑞士屬日耳曼民族,造橋鋪路講究精準扎實,瑞士火車舒適、平穩、安全,誤點率比日本還低;噱頭更十足,李躍雲說,在瑞士有全玻璃天窗車廂、古典車廂,還有全世界最慢的冰河列車。艙等分尊艙、一等艙、二等艙,即使至尊艙價格是一般艙的10倍,卻一位難求。
李躍雲也透露鐵道團的旅遊策略。他說,在瑞士若拉車旅遊將耗時費力,住的地點也會較偏僻;走鐵道團的話,旅遊路線都是瑞士精華景點,具備5大特色,玩法高人一等。首先,因為不用自己拉行李,行李隨列車輸運到下站並送達旅館,費用就包在團費內,輕鬆便捷。
第二,火車站附近商家多且熱鬧,有些會營業到晚間10點,要補充物資相對方便。第三,火車從早上5點營業到隔天凌晨2點收班,巨匠安排Swiss Travel Pass一卡玩到底,搭火車、船舶、到500個博物館都不必額外付費;客人只要體力夠,必要時導遊可以配合旅客玩興,靈活調路線,甚至加行程。
此外,火車站附近有許多秘境,如百年建築或皇宮改建成的警察局。想要秘境打卡,體驗更多在地生活圈,鐵道團是當然首選,這是第四項特色。最後,第五項特色是旅宿在知名城市或小鎮中心,地點佳品質優,不偏遠。
吃在瑞士是風景 起司鍋不容錯過
李躍雲說,吃在瑞士是一種風景,不止是美食。他舉例,喜歡吃起司的遊客,在瑞士味蕾將大開,因為不僅可吃到傳統起司鍋,更有40多種起司可以選;又如瑞士出名的軟水,沁涼好喝,打開水龍頭就能暢飲。

消費方面,「瑞士麥當勞一份大麥克套餐約台幣700元,但在當地便利商店台幣約200元就可買到半隻烤雞」。李躍雲說,瑞士外食費用高,當地人很少外食。這與瑞士人保留非常傳統的飲食習慣,既不奢華又相當節制有關,他們吃簡單的傳統食物,如起司、馬鈴薯、雜燴、蔬菜派,肉類太貴所以少吃,也因此瑞士人身材普遍較勻稱。
13天瑞士鐵道團 巨匠6-10月開團
對歐洲人而言,瑞士是知名滑雪聖地,冬季是旺季;對亞洲人來說,每年5-9月中旬是最佳旅遊季節。一方面因為氣候宜人,二方面亞洲盛夏高溫,到瑞士可以避暑。不過,近年受地球暖化影響,10月瑞士也可能出現35 度高溫。
李躍雲自信推薦巨匠旅遊13天瑞士鐵道團,「6-10月都開團,經典景點和特色景點包羅萬象」,景點包括參觀百年冰宮、全歐最高火車站、25秒抵達景觀露台全世界最高速電梯、攀登歐洲最高的白朗峰,瞭望浩瀚冰河、享受黃金日出洗禮。
還可搭登山纜車欣賞冰川群峰、體驗驚心動魄的高空透明玻璃景觀台、到傳說中會讓男人消失的女妖山、震撼人心的菲斯特懸崖步道、搭乘蒸氣火車俯看少女峰、乘坐冰河列車前往蜜月聖地瑞士盧森、搭乘紅白號快線遠眺瀑布與陡峭山壁、到盧森湖、布理恩滋湖遊船,體驗韓劇「愛的迫降」玄彬和孫藝珍的浪漫擦身情境。
此外,還有蘇黎世百年小酒館、米其林餐廳、瑞士羊排、少女峰景觀餐廳、三道式瑞士傳統料理、瑞士起司鍋,佳景美食人文風情,李躍雲說,就等參團遊客前往體驗與品嚐。
入境隨俗練體力 喜樂出門盡興歸
最後,李躍雲不忘強調到瑞士玩一定要入境隨俗,瑞士人簡單務實生活樸質不虛華,國人前往旅遊要放下在台灣的眉眉角角與生活堅持,才能體驗瑞士在地真實生活,享受海闊天空的滋味。
此外,瑞士因山野遼闊氣候乾燥,前往旅遊更需體力,以目前客層約在45-50歲以上,李躍雲因而特別提醒到瑞士出國前應先確認身體狀況,備妥常備藥物,旅遊期間要多補充水分和營養,才能喜樂出門,健康快樂回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