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轉型開放架構佈6G 全球電信4趨勢

工研院直擊MWC 2025 展會,聚焦開放(Open)與AI人工智慧對電信業未來發展的影響,研討AI 驅動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指出4大趨勢。圖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團隊於主講後合影。圖 / 工研院提供

5G+AI 推動商用部署促產業轉型

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 2025)剛落幕,今年吸引超過10.9萬人參與。做為移動通訊產業的風向球,為協助臺灣業者掌握國際趨勢並拓展商機,工研院日前舉辦展會直擊研討,聚焦AI 驅動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指出開放(Open)與人工智慧(AI)對電信產業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

工研院指出,5G-Advanced (5G-A)階段的5G+AI將推動商用部署、加速產業轉型。今後,電信業者與設備商將透過開放技術與 AI,優化網路管理、提升用戶體驗,並推動智慧交通、無人技術、沉浸式購物等創新應用,為通訊產業帶來新商機。

加速AI 多元體驗 增持續競爭優勢

工研院副總暨國際所所長林昭憲指出,MWC 2025 展會凸顯電信產業正加速邁向開放架構與 AI 創新應用。從 5G-A 發展到地空整合通訊技術,各大企業積極應用 AI 提升網管效率、優化應用場景並推動電信服務的市場化。他說,臺灣在全球硬體供應鏈具關鍵地位,但 AI 技術快速演進需加速推動AI 創新體驗的多元化與市場應用,以提升AI在消費市場與企業端的滲透率。

尤其,隨 AI 進入各行各業應鼓勵跨業合作,讓 AI 深入智慧製造、醫療、零售、車聯網等領域,打造高附加價值解方。在全球加速邁向 AI 驅動數位轉型時,臺灣憑藉供應鏈整合優勢應加強與國際夥伴合作,從硬體製造擴展至AI 軟體與應用服務,確保持續性競爭優勢。

工研院指出,MWC 2025聚焦Open RAN 與 Open Gateway發展、AI 驅動電信數位轉型、5G-A的應用創新與貨幣化以及地空整合通訊技術演進等4大關鍵趨勢。

透過開放 實現全球互聯重塑生態

大會強調Open對電信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推動5G商用部署與變現。在Open概念下,Open RAN與Open Gateway是兩大核心技術。Open RAN方面,O-RAN聯盟持續推動RAN轉型,朝向開放、智慧化、虛擬化發展,確保互通性。目前已有29個準商用及商用案例、57個測試案例,並簽署17件合作備忘錄。O-RAN聯盟與3GPP合作,將開放架構標準與5G、6G融合,奠定AI應用基礎並提升安全性。未來將透過RIC技術優化網路管理,提升開放前傳網路性能,並應對AI安全需求。

在Open Gateway方面,為開發者提供標準化的網路瀏覽權限,打破營運商間的技術壁壘,加速創新應用落地,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roupe Speciale Mobile Association,GSMA)2023年發起的Open Gateway計畫已獲全球80%電信商參與,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

本次展會,電信商Vodafone、Orange等展示Open APIs發展,NOKIA與Telefonica合作推出無人機管理API,Ericsson擴展生態系至13家國際電信商。未來,更將聚焦5G-A與AI結合,拓展垂直應用與新商機。

借力AI 朝Telco To Techco轉型

5G+AI正成為從前端電信業者到後端電信設備商的核心成長動力,今年展會展現AI在垂直領域與行動通訊產業的應用潛力。除車聯網、運動賽事轉播、無人機等這類型強調低延遲性能的應用外,電信商也展出數位仿生、數位雙生、語言生成、水質分析及機器人等AI解決方案,已廣泛用於智慧網管。

本次研討指出,AI技術主要透過智慧控制器(RIC)呈現,抑或用在功能型系統,如節省基站能耗、調節網路流量、調整天線訊號發射方向等用途。從今年展出的AI應用與網路智慧管理成果可以觀察到,電信商正積極增強技術能力,利用AI創造額外收入,並加速向科技公司(Telco To Techco)轉型。

AI融合 電信服務貨幣化 產業主流 

電信業與設備商積極合作,展示創新服務與商業應用。在消費場景方面,無人化技術成為未來商店經營的重要輔助,如藉由機器手臂補貨、自駕車、無人商店等;沉浸式購物體驗則採用了人形機器人、AI虛擬角色互動與導購,貨架則搭載感應辨識技術,能自動播放影音廣告或產品介紹,提升購物體驗。

近年,電信營運商聚焦於娛樂與競賽領域,透過AI技術與數位轉播提升體驗,如國際賽事與演唱會的即時訊息強化、同步翻譯,並利用AI優化攝影機影像品質與視角,為觀眾提供更沉浸的觀賽體驗。

在治安維護、防災與救災領域,也將為電信營運商創造來自政府端的穩定收益,電信營運商透過4G/5G、衛星通訊、無人機基地台等多元網路整合,支援治安維護、防災救災,確保大型活動通訊穩定,並應對災後復原需求。

此外,車聯網解決方案也將成為發展重點,車聯網與智慧交通擴展至無人機與電動垂直起降載具(eVTOL),打造立體交通環境,依賴路側感知與數據共享,應用數位孿生技術預測城市交通,降低車禍、緩解壅塞、優化人流疏散,提升整體交通管理效率。

地空整合具共識 次世代技術探索

今年展會有超過20家廠商展示衛星相關通訊服務、終端設備、立方衛星。其中,相位陣列平板天線(Phased Array Flat Panel Antennas)成為衛星接收主流,適用於窄頻IoT與低軌衛星寬頻。

傳統衛星業者則探索多軌道整合,拓展航空、海運、採礦等應用。3GPP NTN發展成為衛星通訊關鍵,等Release 19標準確認後,業界將依3GPP NR NTN規範推進。其中,歐盟衛星群計畫(IRIS²)將採多軌道300顆衛星組成通訊系統,Hispasat與SES等公司已展出相關技術。

展望6G通訊世代,地空整合與全覆蓋通訊成趨勢。同時,通訊感知融合技術(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應用於智慧居家照護逐漸受到重視,透過Wi-Fi監測動態可以守護老人、小孩與寵物;用於解決通訊盲區的可重構智慧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術,已有商品化產品亮相。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