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向右轉 4:永續風險與韌性經營

白宗城
白宗城,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經營管理MBA 碩士。美國ISM供應管理協會CPSM認證供應管理專家、美國PMI專案管理學會PMP認證專案管理師。現任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SMIT顧問/前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研究團隊新竹企業經理協進會CPMAH供應鏈主委、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評委、清華企業家協會NTHU創業Garage企業導師。

全球向右轉已是顯而易見的趨勢,眼下2025年即將遇到的不確定性,在持續關注與對應的影響下,風險管理也隨之成為企業經營的關注點,不論是地緣政治、氣候變遷、公共關係、財務、營運、品牌/聲譽、法律、技術、資安等9項不同風險,是各產業接下來會面臨且不容忽視的重點。

風險管理 建立相對應功能型韌性

風險管理不外乎建立企業韌性(resilience),我經常如此看韌性—閃得掉、擋得住、準備好、起得來。閃得掉指集團或跨國企業對風險管理採取的規避策略,風險閃得掉當然是管理上策,但非所有企業都具規避風險的足夠本錢,因此厚實企業耐受力、擋得住風險也是對策。國內中小企業多,風險來了既閃不掉;也擋不住,只能做好應急方案,遇風險力求快速復原,雖屬下策也算有以待之。

依據前述9大風險,企業需對應建起不同功能型的韌性,如財務、營運、技術、組織、品牌/聲譽與商業模式韌性等。過程需先做好風險辨識,再透過定性定量分析風險衝擊強度,最後根據資源、對應風險回應的應急計畫,做出永續營運策略。

人口負成長 迎戰老齡化與少子化 

此外,提醒企業重視對長期風險的管理,根據去(2024)年安侯建業(KPMG)發表的臺灣永續風險大調查指出,不論短或長期風險都顯示,最受關注的10大永續風險中有5項以上屬社會風險。當中,又以少子化危機與超高齡化轉型壓力最受關注。該項調查中的9大風險,將於4-5年內影響台灣一半以上人口,且產業目前也最無力應對,這些影響刻正在各產業由質變到量變持續發酵中。

翻開台灣出生人口紀錄,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2070年台灣人口數將減少800萬,且有46.5%人口將超過65歲,人口出生率僅剩5萬。我特別找出並比對最近3次龍年新生兒的出生率,結果發現2000年30萬、2012年23萬、2024年只剩13萬,比起前年虎年的出生率更少;另根據2022年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資料顯示,各國目前65歲以上高齡就業率,日本勞動參與率有32.1%、韓國有37.3%、台灣敬陪末座,僅有9.6%。

人力短缺是道如溫水煮青蛙的議題,將逐年影響各行各業,應對未來倒金字塔人力結構與少子化趨勢,企業需具備緊急應對方案,鼓勵延長退休或高齡僱用政策、多元薪資結構措施、建構終生培訓體制或選定優先職類僱用高齡者,都是未來強化企業營運韌性關鍵。企業唯有及早規劃做好應對準備才能永續;我們看問題(風險)時,更應專注找解方(機會),回想本系列前述國際品牌採購長的關注點,其實不也正是這些未來風險的解答。

範疇三突圍  推動企業適應性轉型

展望2025年,面對全球政治向右轉充滿不確定性,唯一確定的是將有更多不確定產生,企業經營要面對的許多新課題現在才正要開始,超人解救世界的戲碼也許即將在各地上演,超級董事長、超級總經理已陸續脫掉西裝外套變身超人裝,在面對所有不確定時,設法控好方向、引領組織向前,成為企業舵手。

所謂舵手,筆者願分享2025年5大經營重點。重點1強化供應人才策略,全力找到具移動(mobility)能力的成員;重點2供應鏈的ESG發展,更側重人權與職安衛準備。重點3淨零趨勢下,供應管理最大障礙在範疇三供應鏈碳排的突圍;重點4在反全球化與高成本風險對應下做好應急準備計畫、營運持續策略並依環境演化動態調整。最後,重點5是價值創造策略,積極尋找改革催化劑以推動企業適應性轉型。

最後,對所謂「趨勢」判讀的正確與否,應該是當對手跟上時,我方已先馳得點並先一步展開新事務的推展了;所謂流水不爭先,爭得是滔滔不絕。文末敬祝策略風知識新聞網的讀者先進:乙巳蛇年,新年快樂!全球政治右轉:供應鏈結構的深層變革與挑戰 系列 4-4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