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聲的舞蹈 留下時間與大地記憶
藝術家蘿拉.迪莫娃(Lora Dimova)來自保加利亞,目前長居芬蘭,以陶瓷雕塑、裝置藝術、繪畫與影像等多元創作聞名。作品靈感來自「毀滅與重生、斷裂與生成」的自然變化,透過材質轉換,營造一場場宛若無聲的舞蹈,留下時間與大地的記憶。
蘿拉.迪莫娃長年旅居芬蘭赫爾辛基,擁有保加利亞國立藝術學院與芬蘭阿爾託大學雙碩士學位。她常透過旅行親近大自然,體驗大地的誕生、循環與回歸,並轉化為創作理念。即日起至10月26日以前,她在陶博館B1陶藝長廊展出15件作品與紀錄片,帶領觀眾聆聽來自「瓷土雕塑的大地密語」。
用幾何造型呈現 毀壞與重生秩序
蘿拉.迪莫娃的作品多以幾何造型呈現,常透過「打破」再重組的方式,象徵「毀壞與重生」的過程。作品〈起源・乙太〉、〈起源・大地〉呈現大地般的場景,陶瓷製成的幾何殘片、球體、建築般的結構,表現陶瓷是一種承載人類文明記憶的載體,也是一種重生的隱喻。

〈分岐〉、〈瓦解〉、〈紀念〉則由陶瓷碎片重組成花冠,邊緣捲曲、破裂卻又交織成完整的形體。白中帶著釉色的青綠,如同自然界岩層與水流痕跡,呼應蘿拉所追尋的「脆弱與不完美」的美:經歷斷裂與重構後,留下的不是缺陷而是再生的力量。
用脆弱與不完美 展現陶瓷自然美
陶博館館長張啟文表示,陶博館透過「申請展徵件」機制,持續鼓勵藝術家以陶藝為語言,與當代社會、文化、自然對話。蘿拉的作品以創新視角探索人與大地的關係,透過瓷土承載裂痕、斷裂與重生的痕跡,彷彿將大地的記憶化為看得見的形體。

蘿拉.迪莫娃跳脫傳統陶藝框架,以陶瓷為載體演繹文明的起落與蛻變,經歷碎裂與重組,最終成就一系列當代陶瓷作品。她認為陶瓷的美在於「脆弱與不完美」,燒製過程中的裂痕與斷裂,不僅呈現材質的極限,也記錄了時間與自然的痕跡。
跨越地理文化 與藝術家親身交流
陶博館指出,此次蘿拉.迪莫娃獲阿爾弗雷德・柯德林基金會支持,不但將展出作品運來臺灣並資助於展期間停留臺灣與觀眾近距離交流。喜愛當代藝術與陶藝的民眾,值得把握欣賞跨越地理與文化的藝術並與藝術家交流對話。更多展訊可至陶博館官網或粉專查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