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出書 大四畢展作品變暢銷書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憂鬱症人口正式突破200萬人,且年輕族群比例逐年攀升,但社會對憂鬱症相關議題存有污名化傾向,臺科大設計系校友白琳、林妤恒直視社會現象,出版漫畫圖文書《小鬱亂入 抱緊處理》,以可愛神祕的「小鬱」,用溫暖明亮的插圖與淺白易懂的文字探索憂鬱症,以消除社會誤解與汙名化,正確了解憂鬱症相關資訊。
臺科大表示,小鬱亂入這本書的構想,源於兩人大四畢展主題,她倆希望以設計的力量打破大眾對憂鬱症的誤解,讓更多人能理解、同理並於需要時勇於尋求協助。隨後在出版社邀請下,將作品延伸出版,內容更經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審訂,確保資訊正確。
目前,該書不僅獲選為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在泰國推出當地版,更長踞最大書店暢銷榜冠軍。她們初衷期待藉由輕鬆富創意的漫畫圖文書表現,讓憂鬱症議題不再被忽視或污名化,提升社會的心理健康意識,獲得初步正向回應。
分工明確各展所長 絕佳設計夥伴
臺科大說,白琳與林妤恒可說是絕佳的設計夥伴,兩人分工明確、各展所長,文字內容由兩人共同發想撰寫。其中,白琳專注插畫創作;品牌視覺、風格統籌、專案規劃、社群經營與對外聯繫等則由林妤恒細心打理。

兩人以治療憂鬱症是段旅程為發想,創作的漫畫圖文書《小鬱亂入,抱緊處理》,不論是憂鬱症患者或患者親友,都能獲得正確知識與支持,慢慢學會與小鬱共處。她們持續經營的小鬱亂入( Depressy Trouble)網站與社群,2015年以來已累積超過 4.8 萬名追蹤者。林妤恒說,自己有正職工作但會利用下班後或通勤時間經營內容、撰寫貼文並回覆訊息,持續為心理健康議題投注心力。
驚喜感動 作品出現教科書考卷上
本書出版後,兩人也陸續收到來自各界的回饋。白琳說,有次家人帶回學校的考卷時,意外發現試題的註釋竟引用《小鬱亂入,抱緊處理》書上的內容,讓她感到驚喜與感動,「完全沒想到有一天,作品竟能出現在教科書的考卷上」。象徵這項創作已成為知識傳遞的一部分。

林妤恒談到在臺科設計系的學習經歷。她說,學校提供扎實的專業訓練與豐富資源,特別是品牌設計與資訊設計方面的課程,對後續創作影響深遠。「臺科大不只教我們怎麼做設計,更讓我們學會用設計思考去解決問題。」
林妤恒強調,系上也提供多媒體實作經驗,訓練她們跨平台、跨媒介創作的能力,讓她們得以運用動畫、社群圖文等形式,延伸作品以接觸更廣大的受眾。她特別感謝臺科大教授林廷宜的資訊設計課:「她指導我們如何拆解複雜資訊並重新組構成易吸收的圖文,這個能力對轉譯心理與醫學知識幫助很大。」
小鬱亂入然後咧 阿焦也來參一腳
白琳笑說,原本從未預期會有出版社邀書,但自己對出書情有獨鍾,甚至自費也會出版,這本書算是完成她人生清單上的一項心願。因此,後來她們也募資獨立出版《小鬱亂入然後咧?阿焦也來參一腳!》,再次以漫畫紀實分享確診焦慮症與憂鬱症的心路歷程。透過真實經驗,她想鼓勵同為焦慮與憂鬱所苦者「你不是一個人」。

白琳建議,在學期間除修課完成設計作品,也應精進外語能力、爭取交換機會以出國增廣見聞;她更主張要及早接案,以累積實務工作經驗;林妤恒則主張要保持好奇心並持續學習,跨出舒適圈探索跨域技能與媒介,專注找到真正熱愛並具影響力的創作方向。
盼多語言出版 發揮跨文化影響力
問到未來規劃,白琳希望朝職業藝術家發展,期待將來能推出更多延伸創作,包含動畫、展覽等;林妤恒則希望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持續在品牌設計與藝術指導領域取得精進,同時希望《小鬱亂入》能透過多語言出版,讓跨文化背景的讀者也能接觸作品。當然,將持續陪伴台灣讀者並發揮正向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