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狂醫杜元坤 給沒有希望的人希望

杜元坤自傳《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新書發表。圖左三為杜元坤與同學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左二)等嘉賓合影。圖 / 吳佳晉提供

一般人對醫生的印象都是「聰明人」,但在商周最新出版的名醫杜元坤傳記《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作者吳佳晉對傳主杜元坤的看法,贊歎他是位「無可救藥同理心的傻子」。

台灣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在醫界被喻為「離島狂醫」、「瘋子」醫生、「住院」醫生。杜元坤的這些封號,源於他對病人百分百的慈悲心,深怕少救一位病人,因此長年以醫院為家。

自2007年開始,杜元坤更堅持且不間斷地帶領義大醫療團隊到澎湖義診,就算在診間常被病人欺騙,也無怨無悔,因為回到澎湖,為鄉親看診值得。

全書是杜元坤行醫30多年的濃縮,第一部分「我想要活久一點」,一開始就帶領讀者驚心動魄的去發現,杜元坤在成為名醫背後,多次從死神手中溜走的生命經歷以及他在生死交關後的人生思考。

作者吳佳晉寫出杜元坤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深刻體悟。例如曾在心血管堵塞90%,幾近昏厥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看診;也曾在背負9千萬債務時,堅守自己信奉的理念,仍持續捐出半薪,不為生活需要找藉口。

杜元坤立志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因此把行醫當「志業」不是「職業」。在同學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眼中,杜元坤一直是「捨我、忘我、無我」。在過往漫長的行醫歲月,三十年如一日,他捨去「享受」、「休息」,甚至為病人,捨去了「與家人相處」。

杜元坤也把自己看成「公共財」,即便每日奔波在手術與診間,仍不忘傳承畢生所學,不僅持續開創新術式,更積極整合醫療資源,推動教學改革,帶領義大醫院從高雄偏遠的地方醫院升格為教學醫院,成為南部地區重要的高階醫療機構。

書中,第二部分「給沒有希望的人希望」呈現杜元坤精進的醫術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與成果,他自創的杜氏刀法經常成為獨步全球的術式。杜元坤與時俱進,勇於接受新醫療挑戰,面對當今AI人工智慧與醫學高度結合的醫療應用趨勢,他滿腦子正想著導入AI解決現今醫護現場「三長兩短」的困境,以進一步落實遠距醫療的理想。

在第三部分,「從我變成我們」,可以看到杜元坤以橄欖球運動的精神來樹立醫療文化,他認為,醫生也需要擁有德智體群美的文化心,才能發揮「尊重生命,拚命生活」的醫者仁心。杜元坤強調,人不完美,但在追求完美的過程,可以讓「好」變得更好。

整本書,不僅能看見一位名醫的所思所見所為,也是一本醫學創新進程的科普書,從中能看見最新AI與幹細胞外泌體等應用在醫療領域的前沿願景。怎麼會想要出自傳? 杜元坤說,把他的人生寫下來,就是希望鼓勵想成為醫生的年輕人,將來成為醫生,持續接力為醫療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