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歷史論氏族八大姓 伯仲叔季排字號

本文作者張家獻,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碩士。財團法人國學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曾策展游本昌弘一大師舞臺劇、劉勃舒旅台水墨展、江明賢大地行吟個展與文旅部與佛光山《首屆海峽文化遺產節》;主持中華文化論壇兩岸藝術家交流專場。著有人物傳志、影劇小說、發表論文10篇並收錄於北京大學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圖 / 張家獻提供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誕生氏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也就是三皇,而氏族也就是部落,就像台灣有阿美族、泰雅族、卑南族⋯等等,這些神話故事、歷代的史記、文學、小說等豐富著我們的想像,伴隨著我們童年的成長。

上古時期傳說人們只有名字,之後才出現「上古八大姓」,就是姜、姬、姚、嬴、姒、妘、媯、姞八個姓,因為這些姓氏都有女字旁,學者專家不少推斷中國早期是母系社會。姓氏以前只有皇族或部落首領才有,如炎帝神農氏姓姜、黃帝姓姬;家族男子按伯仲叔季排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代表孔子在家排行老二。

武王伐紂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起緣於明代許仲琳創作的長篇小說《封神演義》,也就是俗稱的《封神榜》,全書100回,包括哪吒鬧東海、姜太公遇文王、紂王暴虐最後自焚於朝歌鹿台,到武王姬發建立周朝等。

姬發追封父親西伯候姬昌為文王,姬姓源於上古八大姓。周朝時期約八百年,為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周朝所以能有如此輝煌成就,一般認為得力於周朝的「三太」。她們教導出來的周文王、周武王與制禮作樂的周公旦,都是史上傳德萬世的聖賢。

《列女傳》就有「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意思是周室的興起、文王與武王能成就大業,都仰賴太姜、太妊、太姒。據說,因為在這些姓氏前都冠有「太」字,後人於是稱妻子為「太太」。傳說在周室這三太中,太姒賢惠,敦厚溫柔極盡婦道,深受愛戴。其中,文王治外;文母治內,所以後人稱妻子為「內人」,稱丈夫為「外子」,據說也由此而來。

現代人大多以「老婆」、「親愛的」這等詞彙稱呼妻子,雖然甜蜜卻少了一種含蓄。古人以「太太」、「內人」向外人稱呼內妻,雖然略顯拗口,但這稱謂背後卻包含不忘恩情與賢德的意義,別有雅趣。

古代讀書人,除有姓名,也慣於取字納號,就中華姓名學傳下來的文化,名字是父母叫的,平輩不能叫,只能叫另外取的名,也就是「字」;晚輩或者比較不認識的人就只能稱別「號」,以示尊重。

以《封神榜》裡面的姜太公為例,太公為呂氏人,名字為尚,全名為姜尚,姜尚按禮只能爹娘叫他;我們在封神榜常聽到的姜子牙,子牙為字,就是平輩叫的,因為姜子牙輔佐君主有功冊封太公望,所以後代慣稱姜子牙為姜太公。

周朝後期,經濟衰退、群雄四起,各地諸侯擁兵自重,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嬴政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等六國,公元前221年一統天下稱帝,史稱秦始皇。秦後,封建社會到來,姓氏做為家族象徵和氏族延續手段終於走入尋常百姓家。秦末混亂,西漢高祖劉邦創建漢,元帝時史游所著《急就篇》書中提到,時漢有130個姓氏,常見者包括王、張、李、趙、楊、徐、陳、郭、孫等。

根據文獻記載,漢皇劉姓來源為姬姓。劉氏源自周太王後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子於劉邑,約當目前的中國河南省,後代以邑為氏,形成姬姓劉氏。東周時期,劉康公被重封為劉國國君,其後代也以劉為姓。

清朝貴族的氏族主要是愛新覺羅氏;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如今「氏」僅剩越南,越南在商朝時期為阮國,所以阮氏就一直沿用到現在。上古八大姓的演化複雜多樣,如要概論化歸結,主要可歸結為以國名為姓、由皇帝賜姓與避難改姓三大脈絡。至今,全球據說已有超過一萬一千多個姓,其中包括單姓、複姓與多字姓。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