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臺客百年歷史 當代敘事影展夠味

開幕舞台表演
臺客百年歷史 當代敘事影展,從《尋找1920》到《廳下火》18部影片探討百年來客家人物與文化的意志與傳承,從開幕舞台表演到最後閉幕影展回味無窮。圖 /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

以回味臺客百年歷史為主軸的第六屆當代敘事影展今(5)畫上句點,本屆影展閉幕影片《廳下火》是部闡述現代女性如何在客家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的衝突中,找尋與家族相處的平衡點。

廳下火導演鄭慧玲,今天也來到閉幕式現場跟大家分享拍攝製作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另外,也邀請到歡喜扮戲團老師彭雅玲,分享她數十年來如何將傳統客家文化,以戲劇的方式保存並傳承。

本屆影展從10/31-11/5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登場,共放映4大主題單元、18部影片,邀請資深紀錄片導演李崗擔任主要策展人、資深紀錄片製作人温佳琦任協同策展人。

策展團隊以「臺客百年」為規劃主軸,推薦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客家敘事影片,包括劇情片、紀錄片等多種豐富類型組合,讓觀眾透過影像,深入回顧探究客家族群在臺灣百年以來的生存故事。

深入梳理各個時代的人物與客家文化,策展團隊將不同屬性的影像作品整合為4個單元,「形成」記錄客家人到臺灣後的整體重要發展與生存形態、「客家女人」收錄撐起半邊天的客家女性,從她們的角度瞻視生活細節。

客「家」人則是探討遷徙到不同地區的客家人,在不同時空與地域,對「家」、對人和對傳統的不同思索。「臺北客家」單元則是彙整近年來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對客家文化、音樂、藝文、戲曲等等不同主題所收錄的影像紀錄與關懷。

影展從開幕片《尋找1920》拉開序幕,該片深刻記錄臺灣在二戰前,第一位臺灣客家籍飛行員謝文達和同去東京學習飛行的同好和競爭者,第一位朝鮮飛行員安昌男兩人的故事,在世界和亞洲一百年前的混沌背景下,揭開這個影展的序幕,別具意義。

今年影展從開展放映《尋找1920》到閉展《廳下火》的播映,18部影片讓觀看影展的朋友,在沉浸式聲光饗宴下,從電影本事中深度了解意涵。

透過系列影片播放,既探討百年來客家人物與文化的意志與傳承,影展也讓民眾產生共鳴。不一樣的人生故事、同樣艱辛的文化傳承,助力與會者找回臺客精神與信念。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