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福佬客與水梯田 陽明山下輕旅行

陽明山下安康社區是融合福佬客文化與水梯田農業的美麗角落,也是台北近郊一日生態旅遊的好選擇。圖為農事體驗活動遊客滿足的展示親自下田採摘的當季時令蔬果。圖 / 陽管處提供

陽明山下的安康社區向以友善環境的耕作農事聞名,也是台北近郊一日生態旅遊的好選擇。這是一處融合福佬客文化與水梯田農業的美麗角落!自2020年起,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在地區民,共同打造並推出生態旅遊,於2023年整修完成內柑宅古道,並於2024年正式開放。

安康社區魅力多,四季都可體驗筊白筍與水稻的種植與收成農事,還能漫遊內柑宅古道,欣賞壯麗的紅葉谷瀑布,對蟄居都市生活者來說,可謂所到之處皆驚喜。例如古道沿途還能發現藍染遺跡、木炭窯與石頭厝,彷彿穿越時光回到從前,印證並可遙想先民的生活智慧。

安康社區水梯田。圖 / 陽管處提供

「去年底的山陀兒颱風來襲,讓美麗的步道一度受損」。如今,陽管處與社區居民大家公私協力正努力修復,目標在今年下半年再開放,國家公園署說,屆時還將推出結合導覽、手作體驗與美味社區料理的一日遊活動,重返這片充滿故事的山野秘境。

陽明山下的安康社區位三芝圓山里,緊鄰大屯山系,周邊有知名的三芝櫻花道。早年三芝地區居民的祖籍多來自泉州永定,如今居住社區的客家人大多已不會說客語,卻都保有客家習俗,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福佬客」。

在地方信仰上,三芝廟宇中以祭拜福德正神的土地公廟最多。安康社區中就有一座1850年清道光30年興建的石造土地公廟,廟中奉祀一塊刻著「福德爺神位」的石碑,屋頂並有燕尾設計與一般土地公廟的形制相當不同。此外,「活動中心旁的佑民祠,與抗日義士簡大獅頗有淵源,箇中故事要等日後遊客自己來聽」當地人熱情懂行銷,很會賣關子。

安康社區因環境濕度大,故全年能產各類竹筍,如箭竹筍、桂竹筍與綠竹筍。遊客可於不同季節實際體驗並瞭解各類竹筍的生長環境與採摘訣竅。除盛產竹筍,這裡還有水稻、番薯等特產,同時朝發展「陽明山下友善耕作」為目標,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栽植並推廣在地特產。

蹽田水農事體驗。安康社區水梯田筊白筍採收一隅。圖 / 陽管處提供

安康社區整體地形坡度較緩、水源充足,因此常見水梯田,每年春季水稻插秧、種植筊白筍以及秋季收成筊白筍等,已成為在地特色的農事體驗,讓遊客體驗農家「蹽田水」,那種腳踏泥地的辛勞以及獨有的農事樂。

內柑宅古道位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北,沿八連溪畔上溯,沿路以自然泥地與碎石鋪面為主,除中段過溪處與後段瀑布前的石塊路須小心慢行外,步道一路平緩上升易於行走。其中,古道終點有座瀑布,周邊生長許多楓樹。當地人說,一入秋,滿谷紅葉景觀映眼簾,故這裡素有紅葉谷瀑布美名。

內柑宅古道為先民搬運石片與山上農作時的交通要道,因此路寬明顯較一般古道寬,也可發現許多從前搬運時遺落下來的石片。沿途可發現藍染用的菁礐池遺跡以及木炭窯遺跡,後者是相思樹砍伐後,便於就地加工成木炭運下山所設,沿路並可見多處「石頭厝」,留有當年常民山上討生活的局部樣貌。

紅葉谷瀑布。社區導覽員帶領下抵達內柑宅古道終點傳說中的瀑布。圖 / 陽管處提供

「去年底受山陀兒颱風影響,連日大雨重創社區,甚至讓內柑宅古道都一度中斷,因此相關遊程目前暫停開放」。當地居民說,今年陽管處與步道志工再次進入社區,協助整修步道,預計下半年度將再重啟社區生態旅遊。

等不及重啟生態旅遊,社區早已先規劃好開放後的一日遊行程,上午以內柑宅古道導覽、解說、探訪紅葉谷瀑布為主;中午,端出社區阿嬤以在地食材製作的風味餐;下午則規劃社區古蹟文化巡禮與農事體驗活動,「特色是結合季節脈動,如竹製童玩DIY、植物槌染、七夕粿製作、褒歌教唱等,並可將親摘的農產品帶回家」。

安康社區居民開心並期待遊客重回陽明山下,聽聽屬於安康社區才有的故事;也樂於身兼在地導覽員,讓到安康作客的好朋友都能賓至如歸,共同體驗陽明山下輕旅行以及美好的里山生活。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