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滋潤心靈 藝術策展是門高深學問

本文作者張家獻,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碩士。財團法人國學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曾策展游本昌弘一大師舞臺劇、劉勃舒旅台水墨展、江明賢大地行吟個展與文旅部與佛光山《首屆海峽文化遺產節》;主持中華文化論壇兩岸藝術家交流專場。著有人物傳志、影劇小說、發表論文10篇並收錄於北京大學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圖 / 張家獻提供

藝術滋潤心靈,美術啟廸人生,我認為多看展便能得到療癒。再優秀的藝術家初試啼聲時,首先就要通過辦展產生能見度,然後一步一腳印,藝術的生涯是條漫長且艱辛的路程,如同求學過程需通過學校研究技法,經過素描寫生等等試煉,漸漸才能創作出獨具風格的作品。

台灣的美術學院,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最具代表,渡海三家黃君璧先生在這所學校擔任近20年系主任,培育無數的英才。其他還有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這些都是頂尖美術人才搖籃。

渡海三家中張大千的書法、工筆、仕女以及佛像,晚年更以潑彩在世界畫壇取得不可取代的地位,作品經常成為藏家熱衷收藏的拍品,在世界級拍賣會上,畫價屢創新高;張大千的名氣,同樣也是通過在世界各地知名畫廊辦展逐漸累積起來;西方的畢卡索、安迪沃荷等也都是。張大千以賣畫為生,大陸齊白石也是且按平尺論價。

大陸與台灣耳熟能詳的旅法藝術家徐悲鴻、常玉,到近代趙無極、朱德群等,也都藉由展覽,通過拍賣,受到藏家青睞;雖然不乏有炒作意味,但終究還是要取決於作品優劣。其中,畫家要辦展,需要優秀的策展人,如同千里馬需要伯樂一般。

藝術策展是門高深學問,專業的策展人,必須研讀美術史;最好是相關科系畢業,但這些專業人士多半就職畫廊,通常以商業利益為導向。台灣有許多美術學院,在學校授課理論的教授,往往同時身為藝評家,通常也是優秀的學術藝術策展人。

藝術策展工作,事先除要了解相關美術館的展廳位置、展線長度,更要瞭解場地費如何爭取減免,對展覽看板費用、刊物費用,開幕費用等也都需瞭若指掌,例如,在大陸策展一不注意,往往被追加很多不必要的支出。

另外,美術館的收藏證書也分兩種,一為購藏證書,一為收藏證書,購買金額各美術館也都有上限標準,這點是台灣畫家不了解的,最後,開幕式的安排若能邀請到官方領導致詞剪綵,對畫家就是最大加分,也是榮耀的象徵。

這也說明,除有好作品還要關係到位,掌握關鍵資源,善用官方優勢。畫家除在國際上嶄露過頭角,否則一般都是區域性人物,台灣有許多優秀畫家,但本地市場需求不高,公部門也很少宣傳,除非是知名大畫家;在台灣,展覽要看到政治民代前來觀展,確實很少有。

據我觀察,兩岸近年來知名畫家在學術上大都做出貢獻,作育英才為核心任務,提攜後進不留餘力。目前從事兩岸文化特展,最大的困難在於政治障礙,例如大陸中國美術家協會由半官方單位領導,台灣藝術團體則多數屬民間組織。

例如大陸文旅部對外組織了中華文化聯誼會與台灣交流,台灣的文化部沒有規劃對外組織,形成不對等,大陸有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台灣有中華文化總會,但兩者形同平行線,現今兩岸不相往來,官方文化交流也因此中斷;此外大陸畫家宣揚黨的理念,也不大可能來台展出。

今年我從事兩岸文化交流滿二十年,從策展大陸國家畫院老院長劉勃舒先生畫展,在劉院長指導下成為公益性獨立策展人,其中,沒有利益對價關係,不以辦展獲利,所以慎選藝術家。

由於我並不是科班畢業,對畫作只以收藏者觀點評論,儘管作品見仁見智,各有所好;但對為畫家策展,我個人堅持必須具備五大條件。一、畫家必須美術本科畢業﹔二、在學術單位服務﹔三、可以列舉出已經展出過的展覽歷程﹔四、畫作的收藏單位;五、特殊事蹟或貢獻。

以上不是要求高,而是站在公立美術館評選委員會的入選標準,在大陸由於涉台,也需經過文旅部審批,其間還有種種考慮,必須要有正確觀點,同時也要站在畫家的角度去琢磨思考,才能分辨出高度。個人因為這些策展的基本堅持,獲得兩岸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們極大的信任。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