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謙虛是虛偽 也非實踐謙德之效

本文作者張家獻,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碩士。財團法人國學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曾策展游本昌弘一大師舞臺劇、劉勃舒旅台水墨展、江明賢大地行吟個展與文旅部與佛光山《首屆海峽文化遺產節》;主持中華文化論壇兩岸藝術家交流專場。著有人物傳志、影劇小說、發表論文10篇並收錄於北京大學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圖 / 張家獻提供

AI教父黃仁勳,旋風式來台幾天參加幾場重要尾牙;所到之處,人潮滿滿,無論要求拍照或簽名合影,來者不拒;雖早生華髮卻生氣勃勃,充滿正能量,而他最喜歡逛的,竟然是台灣的夜市。

離台前一天,中午宴請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及科技電子夥伴,與夥伴一起喊出AI TEAM TAIWAN,感謝協力推動Blackwell,更邀請出席嘉賓到餐廳門口拍大合照,這位大老闆率先彎下膝蓋蹲著合影。老實說,看到眾多媒體刊出的這張照片時,讓我很感動。

之前,我認為黃仁勳在作秀,只是炒熱話題。沒想到身為華裔首富,身段如此柔軟,而且不搶站C位,這樣的人物自然真誠,讓我由衷敬佩。回想,去年他來台參加COMPUTEX期間,鏡頭前不但未與政治人物碰面,反而貼心的跟民眾互動在一起,憑心而論以他的身分地位哪個國家領導人都想與他見上一面,甚至成為朋友?

黃仁勳的親民,如同了凡四訓中第四篇「謙德之效」。謙即是謙虛,德就是品徳,而其中效的意思則是重要性,整句話就是做人要謙虛要有良好品德,不虛偽不做作,只要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正了,每個人的命運就會隨之改變。

現今社會,人與人交往,往往帶著面具,遇到什麼人說什麼話。這稱不上是壞事,尤其與人在同溫層比較容易取得信任。為人處事謙虛為上,有時怕得罪對方也往往不敢講真話,面對於別人誇獎,最常回以「沒有、沒有」。在我認為,遇人稱讚可以適度接受並謝謝對方即可,如果過度謙虛就是虛偽,雖則有人認為是在實踐謙德之效。

但在職場工作上,有時適度虛偽叫識相,這又是什麼意思呢?疫情前,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有位大領導宴請我們這些來訪的台灣朋友,席間,這位大領導說他來這個論壇已經有5次。一旁的北京大學知名教授提醒只來4次。

見大領導再次強調說是5次以後,這位教授馬上識趣的笑著笑著就趕緊把話題轉開。理由很簡單,如果當時他再反駁回去,那就等於給領導拆台。如果說他這是虛偽,我更認為這叫做識相。

黃仁勳這位大老闆,對媒體提問從不拒答,除英語偶爾也講幾句台語,從不「白目」,說話風趣也很識相,來台灣從不與政治人物公開接觸,就連輝達要在台灣設立總部選址選地,也是通過幕僚來與各縣市政府溝通,避免不必要的政治聯想。

我記得十年前,他在小米新產品發佈會,為推銷輝達產品,以流利的中文與小米用戶互動,當他現場高喊自己也是米粉時,氣氛瞬間被點燃,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落,這既代表著他對小米、對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視;如今,輝達市值遠超過小米。

所以,餡餅不會從天而降,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所有白手起家的富人,都是通過努力,所以不要有仇富心態;黃仁勳有今天的成就,來自他三十年的奮鬥,在他的演講場合,背板上總會秀出供應鏈廠商與夥伴,我還記得他把台灣的地圖放在中間,伴隨著輝達合作的廠商,凸顯台灣在世界科技的重要位置。

巨人的蹲下並不代表他不再是巨人,有句話更說蹲下是為了跳更高,就我認為黃仁勳的謙德之效,自然流露出謙虛以及感恩,為人性情中肯也適度把榮耀留給spotlight以外的夥伴,光這點就很值得學習。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