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山水花竹恆無主,得閒便是主人,意思是大自然中的山脈、流水、花草、樹木沒有主人,只要能映入眼簾,收入心坎的,就屬於自己的風景。
自古以來好山好水成為藝術創作來源,花草樹木成為家中盆栽;在台灣,將頂極牛樟木風乾,製成傢俱、茶桌、聚寶盆等,尤其是雕刻出神像,優質原材加上匠藝獨具的創作巧思,深受周遭許多朋友喜歡。
隨著農曆年將近,日前到宜蘭探訪老朋友,聊著聊著便聊到收藏。興之所向便領我到收藏室,開門一霎竟見類佛手神木,這塊原始木頭是牛樟,高2公尺以上,老友並為我細說始末。
話說30多年前他父親在台東山上發現這牛樟遭人盜伐,由於體積太大倒臥在山間遭到許多白蟻侵蝕,為保護它,朋友父親乾脆在山下建造一間鐵皮屋將這些遭廢棄的牛樟原木保存下來。稍後因經濟更好一點,便在宜蘭蓋這間別墅來收存。
據說這佛手牛樟約有1500年,表面潤澤光滑,呈現火焰紋,由於是橫側著,所以樹根部分看來宛若彿手,不得不驚嘆大自然奧妙,生長在台東山區,歷經不知多少次颱風、地震,甚至地殼變動,風吹雨打若非慘遭盗伐,也許至今仍依然屹立不搖。

以為看完國寶佛手,已是他家最珍貴收藏,但其實只是其中之一。接著,他再介紹一大型原木桌,目測長4公尺多,寬約有2公尺,他邊打開手機邊以預拍模式介紹起這桌面由時間紋出的風景。
只見鏡頭中,山巒疊嶂般呈現層層立體山脈,有時彷彿又看到黃土高原,再轉身好像有金色龍紋伴隨鳳凰圖騰;再頃刻,竟出現我最愛的毛小孩影象。一塊桌面映現無限想像,這面天雕藝術,渾然天成、難得一見。
嘆服之餘,讓我想到並向老友說起台北中山北路分隔島上種的樟樹,古稱「豫章」,本草綱目記載,「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在2000多年前就有栽培紀錄;他笑著跟我說,那眼前這塊「文章」寫了超過三千年。他這樣推測是根據年輪,因為樹齡是以樹幹直徑估算,也讓我想到阿里山的檜神木,因為歷經數千年,所以那麼巨大。
其實,日治時代台灣檜木被大量砍伐運回日本,一般的樟樹有肉桂般香氣被用來提煉樟腦精油,當時樟樹因數量豐碩,牛樟幹油被視為低等產品,得以倖存,免被砍伐。
根據自然科學博物館記載,牛樟相比樟樹,外型更粗壯結實,土名也被稱為「樟牛」。近年為保育牛樟樹,已將牛樟立法列為國寶級ㄧ級保育類樹種,同時推廣造林復育,期望世界獨有的臺灣牛樟仍能世代延續。
朋友收藏室中還有大大小小的牛樟木約幾十件,這位老友跟我說,收藏這些木頭並不容易。有許多牛樟芝業者聞聲前來尋購,都被他一一婉拒,他說自己傳承父親使命,保存天然之美,不想讓它們一塊塊任人切割到溫室裡去栽培牛樟芝菇體。這點,讓我特別感動。
從宜蘭北返,再入紅塵時不禁想起,台灣我們身處的這座島,如以三千年歷史推算,約始於周朝,牛樟立於島上歷代相守,或許更是我們要珍視寶貝的護島神木。
延伸閱讀
- 跟著101煙火秀 追憶那些年綻放的青春
- 新年:開闊胸襟 綻放生命絢爛光彩
- 昨日浴火重生 今日才能踏實築夢
- 秋天的後面不是春 何必期待蝴蝶來
- 浪漫巴黎出常玉:兼談常玉落款風格
- 舊時霞飛路敕使街道 歷經百年正繁華
- 影視西進 張家獻:兩岸交流新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