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年前我初到上海,延安高架尚未完全通車,站在外灘上一眼看過去,浦西還是一片漆黑。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現在東方明珠塔與附近玻璃帷幕大樓林立,夜晚燦爛的燈光,照耀著黃浦江兩岸。
走在上海的淮海中路上,道路兩旁的梧桐樹,歷經百年依舊盎然,樹與樹間雖然相隔但根早已相連。這條路舊名霞飛路,1915年上海法租界時期,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立下赫赫戰功的法國元帥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命名,素有東方香榭麗舍美稱,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淮海戰役,更名淮海路。至今,道路兩旁依舊保有歐式洋房。
一個城市的繁榮,從夜晚的景色就可略知一二。娛樂場所歌舞昇平代表一個都市的繁榮景象,當時在上海有個順口溜「上海女子最多嬌,面如桃花心如刀,多情男子她不要,最愛大款和錢包」,乍聽之下好像說上海女子薄情寡義,不過我臆測這句順口溜應是形容夜場上班的小姐;上海西化比台北來得早,上海人講究穿著體面,有獨特的打拼精神。
上海曾經是英法租界地,台灣則是被日本殖民50年,總督府設在台北就是今總統府,台北車站前的中山路分成南北兩路,日本時代稱此路「敕使街道」,也稱「御成街道」,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抵台,從總督府出發,經敕使街道和第一代明治橋,今中山橋附近赴台灣神社祭拜;1945年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後神社被拆除,改建為如今的圓山大飯店。
台北城的軸線得從台北車站前中山路說起,道路種植的楓香樹,春季林蔭密布,冬季紅紅落葉,營造浪漫氛圍;右側中山南路,是監察院、立法院等行政中心與台大醫院都在這裡。中山南路來到景福門,面對的就是總統府,國民政府退居來台,將總督府改成總統 蔣公的辦公室。過了景福門,另一側是紀念已故前總統 蔣中正興建的中正紀念堂,1980年清明節也是蔣公逝世紀念日啟用。
車站左側的中山北路,來到長安東路緊鄰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政府舊址,這有許多日據時代留下的舊建築,形成條通文化的日式酒店紅燈區,華燈初上燈火酒綠,絕大多數富商喜歡的夜場小姐身材婀娜多姿,個個「山丘面水、有容乃大」。
上海與台北的建築各具特點,上海雖更早躍居國際現代大都市,但台北有豐富多元的包容性,隨著101大樓的建成以及大巨蛋開幕啟用,現今台北的城市面貌多有改變。台北與上海城市對城市的雙城論壇正熱烈展開,凸顯兩地的共通性和交流的重要。有助城市建設的發想與相互學習,也能聯繫兩地的民族情感。其實越高層級的首長與會,交流成果就越能落實,實不應有太多政治聯想。

上海與台北各自擁有歷史悠久的建築,其中包括宏偉的古老寺廟、傳統的木造建築以及現代化的摩天大樓。這些建築展現文化底蘊,隨著時光消逝一筆筆正勾勒出現代化發展的筆觸,同時更彰顯出雙城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街道是城市的脈絡,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人在街道中穿越行走,每能感受街頭巷尾的熱鬧與城市生活氛圍。傳統市集的繁華景象、街頭藝人的表演和當地居民的生活場景相融。街道上的人們總展現出活力和創意,也透露出對文化傳承的熱愛。
有人說,台北最為感動的是人文風情,情感紐帶包括當地的傳統節慶、文學藝術表演與飲食文化。前不久,大陸火紅的電視劇「繁花」在黃河路拍攝,黃河路與淮海路交接,這當時這是上海最繁榮的商業地區。經過時代變遷,歷史記憶猶在,如今寶刀未老仍然還是上海最具時尚風情和繁華的商業中心。
中山北路的著名景點不勝枚舉,從條通文化到台北市美術館,招待外賓居住的圓山大飯店,是通往 蔣公居住的士林官邸以及去故宮必經之路;過去中山北路是條迎賓大道,如今更已形成具都會特色的中山商圈、婚紗一條街、五星級飯店聚落。歷經百年霞飛路與敕使街道依舊繁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