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豔陽下,手持鐮刀下田工作讓孩子體會農夫的堅毅與辛勤,捧著自己收成的稻子,利用現場的腳踏式打穀機將稻穀與稻稈分開,機械的精巧、珍貴的穀粒,映入每個體驗、操作者眼簾。
昨(20)日,在客基會營運的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外的臺北客家農場,展開一期稻作收成系列活動,平假日合計共15場次,供民眾報名體驗割禾打穀的農事,品嘗現做客家美食、手作稻草娃娃,在都市中感受客家農村氛圍。
臺北客家農場約有90坪水稻田,3月底由200位市民完成一期稻作蒔田(插秧),7月稻穗結實纍纍並在稻田覆蓋友善防鳥網,以迎豐收。昨天割禾由伯公福協會耆老帶領敬拜伯公儀式後開始,在傳統禮俗中學習禮敬自然的態度。

北市客委會主委暨客基會執行長周羿希說,在臺北都會透過農事工作身體力行傳承文化,每個家庭輪流下田收割機會難得,也體現公園推動社區參與的環境教育。豐富多元的農事活動,有傳統、有生態,有資源循環概念,值得親子共同參與。
民眾在臺北客家農場體驗割稻、打穀,現場並提供大灶柴燒的古早味客家點心;香草飲料bar,開放大家採集香草植物,調製成清涼風味氣泡飲;利用割禾打榖後紥稻桿並可以製作稻草人娃娃,90分鐘活動,可以實踐客家崇尚資源循環的永續生活。
稻田完成收割後,將提供親子家庭體驗傳統炕窯樂趣,掘禾頭、蓋土窯都有一定的方法與技巧,也深受天氣的影響,活動將利用農場現有材料,撿薪柴、取香料、自製葉片器皿等,在食農教育中實踐零廢棄生活。

客基會表示,暑假期間報名參加一期稻作割禾系列活動,親身實踐體會客家敬天惜物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的道理,好玩又有意思。系列活動7/20-7/26, 10:00-15:00與7/28日10:00共計15場次,客基會開放官網報名;關注本活動可至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或在臉書搜尋「臺北客家農場」以瞭解最新訊息。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