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然的存在 慢慢張開的粉白色風鈴草

本文作者黛色,本名金曉洪。吉林榆樹人,青年作家、詩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近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陸續出版詩集《大地芳華》、《春天的枝椏》。圖 / 金曉洪提供

一詩友在朋友圈寫下文學的告別。
我說你寫了半生,既然熱愛就慢慢寫吧,他說誰都會離開。是啊,都會離開,總有一天誰都會離開,還有那些離不開的,就慢慢的寫,慢慢的或許就能留下些來過的痕跡。

該有多大的孤獨才能寫下孤寒的詩句。放下手機看著茶臺上沒插鮮花的空瓶,像五月蒼白的告別。於是,我決定拍點什麼,站在高樓窗前拍下夜幕的燈光。離開白晝,在流星的時間,夜色就這樣溫柔的落在上空,在各種塊狀的樓頂蔓延。

我們從何而來又往何去,夜空是寂冷的,我努力尋找哪顆星星是父親的,這種莫名的依賴無從表述,沉默柔韌該給予心之外,但那種矜持的代價是不再在幽暗之路上說痛,不說,慢慢的就不會述說。

孑然的存在,這種語言可以描繪月夜天體上那點光。
我就在那一點微光中。
昨夜看到了一輪月,是那麼大那麼圓,伴著無限迴圈優美的提琴曲。

Benedictus是天主教彌撒曲中一首感恩和祭祀的音樂。神諭般的音樂,像月下人與神的溝通與交流,也像書房茶台前素淡潔淨的風鈴草。一直以為我喜歡蘭花和小雛菊,直到今天看到慢慢張開的風鈴草,淡淡漸變的粉。

哦,那是粉白色的花,張開的花口似乎聽到窗前微微晃動的風鈴聲,輕薄的花瓣,輕脆的鈴音,窗前微風濕潤,帶著細雨的潮濕,正好襯托她潔淨的美。整個傍晚是輕鬆的,就在風鈴草優雅的花瓣下。慢慢的斟茶,慢慢的品,慢慢的想。

想起一句話,只有植物能開出深刻的花。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但記住就夠了。是花開的聲音還是這一瞬間打開的心,植物的生命又是如何生長,杯中旋轉的小小茶葉在嘲弄我的愚鈍。是不是冥冥之中聽到了什麼,如花開的時刻,深刻又耐人尋味。我摘下平日的面具回到那個我中去。

這個靈魂的春天出現。拂曉的河水在蜿蜒,都市的閣樓一片銀色,圓月下,晨曦中。我想坐在那個漂流的小船上,帶著淺淺的醉意,我的童年有啼鳴,現在有薔薇的原野。濕潤的影子輕撫星光,心中的火焰歌唱月亮。

銀色的花,開在寂靜的樹林,默默注視墨色的遠山,霧靄時天青色的煙雨,等流浪的魂魄悄然歸來。我一直在等一直在等。柔韌的雪松從雪白到青綠,蔥盈的細苗到泛黃的麥浪,紫色的秋天飄來香甜,美妙的月光下是長長的影子。

我們與白色的月光漫步。
有本著名的書籍《文學傳記》上寫過:想像是所有人類知覺活著的力量和代表,在無限的頭腦中重複創造的永恆行為,而幻想實際上不過是從時間和空間的規律中解放的一種記憶。幻想是明亮的外部畫像,想像是內在神秘靈性感覺。

我的大腦是充滿想像的,從幼時看星空皓月,看雲卷雲舒開始,選擇做一名詩者或許是天性使然。但永恆到底是什麼 ,一切皆流無物常住。我不是學術工作者,是名困惑又迷茫的寫作者,在讀過的有限哲學書籍和淺陋的見識中,柏拉圖的永恆卻是離別。

為此,曾經買來很多哲學著作攻讀,讀著讀著,決然的選擇認同柏格森學說。學說倡議,生的永恆是生的延綿。那具有的無限豐富性和無限創造性的生命、意識、精神是「生命衝力」。綿延本身視作永恆,因此生的永恆也就是綿延的永恆;也是仰望浩瀚星空中還能看到一顆星的永恆。

這樣,在伴隨的痛中或許能減弱一點冷。
像一文友的文字道出與親人的離別,那些鼓脹的痛,漲得要把撕裂的疼痛從她身體的深處發出來,一路奔湧,毫無招架之力,她說,失去親人是在穿越痛苦的腹地,那冷雨綿綿不絕,那荒蕪似是無依,她知道她的靈魂被什麼困住了。我放棄勸慰,一切不感同身受的關懷都是無力的。

永恆的綿延在心之所向。
風鈴草開了,傳送著我聽懂的鈴音,那個靈魂的春天在新詩集裡,在春天種下所有的愛。

那天,給女兒過生日。孩子問我可以在茶臺上切蛋糕嗎?我說可以。茶台已經是家裡最有儀式感的地方。沒有什麼能比茶臺上幾片葉子在水中的舞蹈,更能展現熱情的恬淡,入世的隱逸。水與葉子的翻滾浸泡,旋轉再旋轉像芸芸的眾生。每每飲下沖泡的茶湯,都在想自然長養的這些葉子,是否暗示觸目即為曲水流觴,眸子會如水晶般光亮。

汪曾琪《釣人的孩子》中說:「每個人帶著一生的歷史,半個月的哀樂,在街上走。」我希望孩子們目光所至,皆是水晶的光亮。

 

延伸閱讀

 

前一篇文章綻放微笑:悠然自在打開心内的門窗
下一篇文章傑昇春季限時特賣 三星A55萬元有找
賦歸自然生態文選
一片葉落下整個秋天「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徵稿|生態(ecology)仍然是21世紀人類繞不開的話題,也是人類延續最應關注的項目。廣義的生態包含甚廣,其本質是善良與自然。其高者即「贊天地之化育」,而其於生活中,即包含節約、環保、素食、保育、心理健康、冥想、窮遊、有機、寫作、放牧、修身、芳療、綠色家居、動物遷徙、保護瀕危物種……。 策略風知識新聞網藝文風自2025年始,推出「賦歸自然生態文選」專欄。散文為文學品類之一。然本欄目作者並不局限於散文家,而有各行各業的專才。其文字清通多姿,內容紥實深邃,可讀性高。 本欄目也歡喜讀者來稿,經審閱後刊發,以饗讀者。所有刊登的文章均致以薄酬。臺灣作者將透過郵局轉帳支付,其它地方作者一律以微信紅包折換為人民幣支付。如日後有機會結集成書,將獲贈乙本永作留念,然不另付稿酬。 投稿者視為認同以上各項事宜。投稿者請注意以下各項,以免影響發表機會: 甲)字數連標點1500以內。 乙)題目(包含副題)在12-15字間。 丙)作者生活照1-2張,像素1M或以上,橫式為主,16:9更佳。 丁)投稿專用信箱:lawfuk2012@gmail.com 或 psc518053@163.com。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