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清水灣道上,聖言中學1的玻璃窗正映着朝陽。這座曾獲全球綠建築獎的學校,以現代化技術精密地重構自然。懸掛在鋼骨間的無數塊薄膜太陽能板,令人想起《莊子.知北遊》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之間有自然大美,四時交替、萬物榮枯都有一定秩序,但他們卻不言語。
清晨,竹林在微風中沙沙作響,枝葉間滲出的氧分子,與學生們的書聲共振。這片人工栽培的青翠竹群,竟與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審美遙相呼應。
這一邊,二氧化碳濃度監察儀正在運轉,課室內,環保班長監測著螢幕上的數據。另一邊,有機農場的蚯蚓在腐殖土裡悄悄伸展著。日光照耀在綠化屋頂與四樓的空中中藥園地,自動灌溉系統啟動的簌簌聲,小小的彩虹在水花中若隱若現,竟有種出奇的寧靜。
天台的球型光纖導管將天光引入物理實驗室內照明,恍若小說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風力渦輪機如唐吉訶德誓言要單挑的巨人,在七樓頂安靜旋轉著。它們的扇葉切割着城市季風,將動能轉化為電能。《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若見此景,或會驚嘆於現代隱士的智慧——不必遁入深山,也能在鋼筋水泥間築起生態烏托邦。
這所開放給外界參觀的環保示範中學,參觀者欣賞著校園地下珊瑚水族箱內的海洋生物、瀕臨絕種的龜、校園上空經常盤旋的飛鷹、樓梯間反光綠甲蟲、地下與空中花園草叢上不時伸出兩根觸角探索世界的蝸牛、還有參觀者不知道的,在附近極偶然地曾出現的猴子。
這些場景會不會不禁就聯想到達爾文的「生命樹」? 想到我們人類自身的根? 或想到西方的另一種生命樹 — 具備四元素,火(太陽)、水(雨)、風(空氣)、地 ? 不正也是這所校園連結的元素:
太陽能發電、水冷空調系統、風力發電、這些元素,最終都讓生命與地球深深連結。黃昏時,追日太陽能板緩緩垂下,就像向日葵完成每日的朝聖;儲能電池吸收最後的餘暉,等待點亮校園自修室的LED燈。升降機廂體如候鳥遷徙般起落,這時,位能正悄悄轉變為電能。
這所中學的圍牆外,近處公路上的車水馬龍與遠方的維多利亞港上的貨輪依然吞吐著碳足跡。每當季風掠過校園頂樓的風力機組,總有些許改變正在發生。
或許正如泰戈爾名句2:「綠葉的生與死乃是旋風急驟的旋轉,它更廣大旋轉的圈子就是在天上繁星間徐緩的轉動。」宇宙浩瀚,連最小的生命都和宇宙相連。那些每天穿過竹林、有機菜園、空中中藥園、魚菜共生裝置、瀕危絕種的龜池以及放學後奔向地鐵站的少年們,衣袂間悄然攜帶著生命的光暈。
--
1香港聖言中學。 https://www.singyin.edu.hk/zh/學校資料/校內設施/環保設施
2泰戈爾《飛鳥集》原文如下:
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 leaves are the rapid whirls of the eddy whose wider circles move slowly among stars.
延伸閱讀
- 賦歸美景美味:梅隴的山與鴨嘴魚
- 極簡自然環保:活如狗尾草自在搖曳
- 據靜以觀物:俳句中的佛道哲學
- 身心排毒:光在鱗翅目身上保持緘默
- 上個盛夏 通往發射站沒有蟬鳴的山徑
- 金箔香薰 : 當芳療遇見詩意美好相隨
- 垃圾分類:一般的黑循環藍有機綠
- 雨落四季:等你在雨中的長廊東
- 綠城記遊:青秀山蘇鐵園與苿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