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與人文寶藏 四時勤守護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管處)前天過40歲生日,發表生態紀錄影片、科普新書與繪本,同時表揚參與企業認養的團體、獲獎志工,整個活動鬧熱滾滾;展現40歲的玉管處青春正盛、芳華正茂,持進守護與創新玉山國家公園,邁向永續,永不止步。
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指出,玉山國家公園1985年4月10日成立,至今40年。玉管處不僅見證歷史,更接力積極推動自然與環境相關教育。從保護臺灣黑熊、推動生態體驗,到打造友善登山遊憩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每一步都走在永續發展前沿。
用研究成果慶生 別開生面起而行
玉管處用多元研究成果慶生,別具風格。包括首映「雲嶺間的靜默信使」阿里山山椒魚的繁殖生活史;發表雲端上的白鷹-熊鷹、紮根在玉山的人兩本科普新書;分享臺灣黑熊生態保育監管、山林裡小小研究員科研基地推動等計畫;臺灣鳥類地圖(Taiwan Bird Atlas)調查以及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歷史火燒恢復研究等具體研究成果。

山椒魚繁殖資訊珍稀,玉管處自2020年起調查成功記錄圈養環境下的繁殖育幼過程,委請零壹媒體攝製成片呈現山椒魚生命歷程,解開育幼繁殖之謎;2019年起監測研究熊鷹,去年為臺灣這款體型最雄偉的瀕危猛禽出紀錄片「雲端上的白鷹」。今年以同名付梓,將孫元勳等人研究集結,進一步揭開熊鷹奧秘。

與布農族畫家王俊仁合作出版繪本「紮根在玉山的人」,呈現布農族人40年來從巡山員到保育巡查員,支持玉山、榮耀玉山的人與故事;繪本文字除中英文,特別再加上布農族文,以推廣布農文化、復振原住民族語言,在地共榮。
生物多樣性 臺灣黑熊玉山共成長
玉山國家公園一直是臺灣黑熊重要棲地,玉管處30多年來長期研究監測、解說教育及跨領域合作,使臺灣黑熊族群回穩,近年園區內目擊臺灣黑熊的次數屢創新高,母熊帶小熊一起出現的紀錄也不少。

玉管處研究了解,臺灣黑熊具有保護傘物種(umbrella species)角色,保育臺灣黑熊有助維持生態健康與豐富,可以實踐SDG15保育陸域生態系統的目標;處慶當天長期於玉山園區研究調查的老師黃美秀暨團隊,更分享近年系統化調查臺灣黑熊與規劃監測管理的成果。
淨零減災調適 四時守護永續長存
玉管處表示,40年來守護玉山國家公園從未停下腳步,無論是國土保育、環境教育及遊憩登山體驗,持續以創新思維,與時俱進、應對挑戰。未來應對氣候變遷,將配合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決策,扎根淨零、減災、調適,做好生物多樣性等國際議題,使國家公園持續扮演自然解方的重要角色。

同時也將用科技持續精進保育研究監測、提升登山與遊憩安全與友善。玉山是國家公園內臺灣最高峰,擁有的不只是自然人文美景,更是永續發展、科學研究實踐的基地,玉管處有信心讓玉山國家公園成為全臺最大的戶外教室;讓美麗玉山永續長存。
延伸閱讀
- 守護黃喉貂 玉山管理處倡無痕山林
- 寶島陽光守護特有種 轉型能源抗暖化
- 金門海岸造林 國家公園署萬海拼永續
- 臺灣無尾葉鼻蝠 雪霸國家公園首現蹤
- 東北亞猛禽南遷 墾丁數鷹人鷹鷹期盼
- 東沙海草床 藍碳種源生物多樣性搖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