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挑戰 鳥嘴潭人工湖竣工

南投烏溪鳥嘴潭人工湖,湖區水域面積110公頃,約日月潭1/7大小,為目前中部最大地方基礎建設,共有6個人工湖,有效蓄水量1,450萬噸,能減緩地層下陷問題,同時能穩定中彰投區域供水、降低缺水風險,滿足今後中部地區發展所需用水。圖 / 水利署提供

全台最大人工湖 花費10219

全國最大南投烏溪鳥嘴潭人工湖,日前湖區工程竣工,水域面積110公頃,約日月潭1/7大小,為中部最大地方基礎建設,水利署跟工程團隊花近10年,以219億預算完成這項工程,提供彰化、南投草屯等地用水,對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供水不確定性挑戰,提供相當大程度的解決方案。

除供水功能,鳥嘴潭人工湖因湖區緊鄰國道六號交通方便, 預計將成為中部地區新的遊憩選擇。環湖設有自行車道,同時搭配水域環境與景觀設計,也將是中部新的特色親水遊憩空間。

低碳休閒環境 促進觀光地方經濟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竣工典禮致詞時說,中央與地方長期合作才能看到這樣風光明媚的地方,未來這裡與九九峰、東草屯休息站與周邊觀光景點結合,加上南投縣豐富的人文資源,更能促進南投縣整體的觀光發展與地方經濟。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竣工典禮致詞時說,中央與地方長期合作才能看到這樣風光明媚的地方。圖為中央與地方竣工剪綵代表合影。圖 / 水利署提供

卓榮泰強調,南投是全國唯一不臨海的縣市,但對水源供給毫不吝嗇,樂意把水源供給鄰近縣市,令人敬佩並感謝。相較其他公共工程,湖區沿途種有約6,600棵喬木,數量相當於一座大安森林公園。前總統蔡英文、前閣揆陳建仁於2023年慶祝植樹節並親臨種樹,希望將整個湖區打造成生態公園,營造綠色低碳休閒環境。

穩定供水 強化因應氣候變遷韌性

經濟部長郭智輝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在水利人員努力下,2021年年底完成A、B湖區的蓄水,同時開始供水;期間經濟部推動伏流水及備援管線等工作,同步為中彰投區域發展,奠定完善基礎。

郭智輝指出,2023年初全台水情不佳,鳥嘴潭人工湖延長水庫供水時間,有效供水700萬噸減少臺中系統供水壓力,發揮穩定區域供水效果,展現因應氣候變遷的供水韌性,全面確保民眾與產業用水無虞。

減緩地層下陷 滿足中部發展所需

水利署表示,該署推動重大工程時,均透過廉政平台以避免不當勢力介入,因此廠商與公務員都能安心工作。湖區工程自2019年8月12日開工,在中區水資源分署工程團隊努力下,於2024年11月25日完成,整個工程共計有6個人工湖,有效蓄水量可達1,450萬噸。

鳥嘴潭人工湖竣工,圖為水利署長賴建信為中央地方來賓導覽一隅。圖 / 水利署提供

儲存在人工湖的水源在供水前,要先送到下游淨水場處理,然後才能供水給用戶。水利署強調,透過使用地面水取代地下水,不但能減緩地層下陷的問題,同時還能穩定區域供水、降低缺水風險,足以滿足今後中部地區發展所需用水。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