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鳳梨葉變紙盒 旺萊山獲IF設計獎

廢棄鳳梨葉變紙盒 旺萊山獲IF設計獎
工研院長期輔導伴手禮廠商旺萊山推動鳳梨全果循環,將廢棄鳳梨葉回收混漿後,製成可愛貓咪造型的環保包裝紙盒,創新設計理念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讓食農永續生產在國際發光。圖 / 工研院提供

鳳梨是臺灣人愛吃的水果之一,更是臺灣外銷的重要經濟作物,也因此每年產生高達80萬噸的廢棄鳳梨葉,早期這些莖葉經常被直接埋入土壤中自然分解,或作為堆肥,但在現行法規對就地焚化的限制下,常常成為農民頭痛的問題。

創新設計理念 國際肯定發光

工研院為此,長期輔導伴手禮廠商旺萊山推動鳳梨全果循環,將廢棄鳳梨葉回收混漿後,製成可愛貓咪造型的環保包裝紙盒,兼具存錢筒、擺飾功能,不僅為鳳梨產品提高附加價值,也減少處理廢棄鳳梨葉所衍生的碳排放問題,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藉由設計軟實力,讓邁向食農永續生產的臺灣鳳梨再次在國際發光。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組長陳柏戎指出,鳳梨葉富含高纖維量,運用鳳梨葉刷菁與回收紙造共同混漿,就能製造成分50%鳳梨葉及50%回收再生紙的環保紙盒。

食農教育案例 永續循環扎根

響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鳳梨全果循環,建⽴淨零永續社會與產業發展共榮的⽣態體系,此次串聯旺萊山、點睛設計總監韓世國打造「旺萊貓」鳳梨葉紙塑盒,除了榮獲德國IF設計獎,也在2024台灣設計展中,成為食農教育的最佳案例之一。

陳柏戎指出,工研院積極輔導產業轉型升級,也致力投入公益活動,日前在2024台灣設計展中設計的食農永續體驗活動,聚焦校園中最常討論的「剩食」議題,搭配使用鳳梨⽪製成酵素⼿⼯皂等DIY活動,啟發孩童對世界的責任⼼與關懷,讓永續循環理念從小扎根。

用科技做公益 讓臺灣更美麗

工研院持續推動創新農工科技,強化產業策略布局,並在南臺灣積極推廣公益教育。自2020年起,已連續五年舉辦了60場公益活動,吸引近6000人參與,觸及的觀展人數更達110萬人次。

秉持「用科技做公益、讓臺灣更美麗」的理念,工研院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公益,推動地方創生與環境教育,攜手各界共同增進社會福祉。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