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呼應全球AI浪潮,以智慧科技島、AI新技元為策展主軸,半導體相關應用技術占50%,AI相關應用技術的展示更高達60%,超過5萬人次進場看展,創疫後高峰。
由經濟部、國科會、中研院等 11 個政府部會共同舉辦,今年TIE集結包括 3M、美光、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哈佛醫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超過20個國家,431個國內外重要企業與學研機構,展出近1,100項創新科技。
全方位AI應用 跨國媒合商機
在生成式AI(GAI)推波助瀾下,AI已成為各行各業即時高效解決各種難題與挑戰的關鍵技術。今年展會由技術司展示工研院研發的國內首套AI固態光達系統,媲美BMW等國際電動車指標廠商,高速行駛下有效感知距離達100公尺,效能為市面競品2倍以上。
中央大學展出的外牆磁磚智能檢測機器人(GLEWBOT),攀爬機制模仿壁虎和尺蠖運動模式;前後敲擊機構則仿啄木鳥敲樹動作,該機器人搭載AI視覺和AI音訊雙重辨識,將微型機器學習應用於建築物外牆檢測,其創新性獲 Circuit Digest、Arduino Blog和 Hackster.io 等國際平台肯定。

臺大的智慧巡檢機器狗,結合機電設計與人工智慧技術,僅以5 個月便完成整合AI運算、3D光達自主導航、姿態與軀體平衡控制、障礙物跨越等功能,達到智慧自主巡檢與人機互動,可用於工業環境巡檢和物流服務配送,解決國內缺工問題並降低公司人力成本。
國防自主創新 韌性防衛賦能
產發署展出,由創未來科技研發的模組化無人機系統,以能靈活控制訊號方向的天線技術為核心基礎,在全球擁有超過80個相關專利,同時提供從晶片、系統到國際通路的一條龍服務。目前主要供應TASA用於衛星雷達成像和通信設備,國外已成功打入中東、印、星、泰、美與日本等市場。
國防部生產製造中心401廠開發的XTS113 式雙眼雙筒夜視鏡,以現有單眼單筒夜視鏡為基礎,開發出雙眼雙筒構型,不但提升夜視成像品質並導入人因工程設計,強化人員舒適度,未來配發國軍使用,能大幅強化作戰效能。
由國發會展出,艾知科技開發的AI監偵型無人機,感測器融合邊緣AI技術、大規模部署AI巡防無人機及邊緣AI飛行輔助系統,具備超高巡航力、高精確靈活性以及即時通訊網狀網路,近期已完成第一階段監偵型無人機原型機驗收,通過多項軍用測試,更獲超過20項認證,彰顯在軍規化商用無人機技術設計及資安面的突破。
永續未來 鑽研綠色轉型新技
在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產學研共同投入發展綠色能源與淨零永續事業。環創源科技研發的氨氮電解氧化系統,將工業製程中產生的中高濃度氨氮廢水透過電解氧化系統進行處理,轉化成對環境友善的氮氣排出;同時透過電極板優化,回收電解氧化反應生成的氫氣,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與創能等目標。
能源署展示工研院研發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技術驗證平台,透過 AI 演算法實現能源管理,建立 U-Box 分散式資源整合設備,可快速、安全地整合分散式資源;國營司支持的綠島真綠島,則為台電在綠島開發大規模太陽光電系統及高容量儲能系統計畫,未來將取代傳統柴油發電機,助力綠島淨零碳排、循環永續與穩定供電。
國際專區 全球前瞻技術大觀
本屆國際專區,邀請歐、美、日、韓、新南向區域等超過20個國家參展。其中,日本筑波研究支援中心展示自家研發的「空中顯示」技術,結合3D 相機、迷你 PC 和空間顯示板提供可取代實體觸控螢幕的虛擬觸控螢幕。

國衛院展出與美國精創生技(PDC4PM)合作的台灣新生兒基因定序計畫,為亞洲健康專業人員提供訓練與教育樞紐,將嬰兒測序融入現有新生兒篩檢計畫;新加坡Evergloss展示AQS多頻譜噪聲技術,用水聽器和磁吸感應器,準確檢測不同管道的漏水點,大幅降低漏水率,系統在星、美、英、義等國廣泛使用。
智慧永續 國際研發交易樞紐
今年,創新技術博覽會充分展現台灣在半導體、AI以及綠色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實力,不僅促進全球技術交流,透過國際創新技術展示平台,創造商機並推動產業永續發展。
隨著技術快速進步和應用擴散,TIE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國際研發交易樞紐平台的角色,支持台灣產業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共同邁向智慧永續新未來。更多技術合作與交流可上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