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提到「20歲的陳思源,傳承父親的技藝,勇奪冷凍空調世界冠軍」,各界好奇的技職國手陳思源,目前是北科大機電學院二年級學生。事實上,這是北科大技優專班在46-47屆國際技能競賽冷凍空調職類,跨屆連兩年拿下的第2面金牌。
北科大表示,如果加上45屆國際技能競賽北科技職國手代表台灣取得有史以來第一面的汽車噴漆職類金牌,45-47屆國際技能競賽北科大出身的技職國手已連三年為臺灣奪金。
北科大不但重視實務知識與技能,也為產業創新發展奠定基石。1912年設立,創校至今超過百年,不僅在世界級技藝競賽發光發熱,創校以來就秉持重視實作的治學精神,全力發展實務教學與產學合作,成為台灣第一所工業育才的學府。
北科大說,當時校園位於昔日縱貫線鐵路與現今捷運的交通樞紐軸線上,學校附近有今華山文創園區的臺北酒廠、今建國啤酒廠的高砂麥酒株式會社,不但是學生參觀見學的地點,也是畢業生就業出路所在,學校與周遭產業緊密相依。

二戰後配合政府推動建教合作政策,數十年來與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共同開設各種建教合作專班。1952年增設二年制化工科,招收高中畢業生,並由菸酒公賣局、台鹼、台紙薦送學生為公賣局培養技術人才,延續學校與生產事業合作傳統。
根據1953年4月29日聯合報刊載,時任行政院長陳誠施政報告時就提及特別注重推行建教合作,指出臺北工專與紙業公司、電力公司、菸酒公賣局、紡織公司開班的施政實績,其中更強調省立工學院(今成大)與臺北工專(今北科大)為便利電力公司在職人員深造,兩校分別與台電訂定辦法加強建教合作。
1971年,北科大前身臺北工專成立建教合作中心,密集與各大公營事業單位合作,透過生產事業機構委託或雙方簽約合作方式,由事業單位推薦或保送員工受訓,或參加入學考試就讀,陸續開設機械、化工、電機等科專班,培育數以萬計專業技術人才投入公營事業單位,時任中高階主管,不乏北科大校友。

北科大指出,從留存的史料可看出,當時公營事業機構倚重臺北工專在化工、機械、電機的專業師資以及實務操作的教學訓練;因應菸酒公賣局擴充生產及新設廠房需要大量專技人才,北工更配合開辦建教合作專班與在職進修班。
北科大強調,從1950年代開始,執行政府技職教育與生產事業相配合的呼籲;到1970年代後期,臺灣工業由勞力密集轉向技術密集,臺北工專在培養專業的工業技術人才上,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百餘年來在教學上始終講求學以致用,同時貼近產業趨勢發展,因此能成為臺灣產學合作先鋒與技職教育典範。
延伸閱讀
- IEEE國際未來能源挑戰賽 北科奪第三
- APEC國際青年培訓 14國青年聚北科
- 國際技能競賽 臺科奪2銀5銅10優勝
- 技職教育:台灣年輕學子的明天
- 教改衝擊傳產 張金鋒:找回競爭力
- 領風騷必修AI 北科新生迎GAI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