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科 乳牛量BMI增重減肥AI秒判

工研院開發的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結合專家經驗與AI分析,針對乳牛體態、體型進行辨識
工研院開發的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結合專家經驗與AI分析,針對乳牛體態、體型進行辨識,建立數位化的國內乳牛體型資料庫,能減少牛隻的花色和牛體清潔度的影像干擾,取代耗時耗力的人工量測,精準判讀乳牛的胖瘦度分級。圖 / 工研院提供

酪農業辛苦又危險,更持續面臨人口短缺和經驗斷鏈挑戰。工研院在農業部科技司與經濟部產業司經費補助下,整合農工科技開發乳牛系統,整合智慧感測器與AI技術,精準快速掌握乳牛胖瘦分級,如同人類量 BMI(body mass index),酪農可依乳牛體態及時調整最佳飼育配方與策略提高照顧效率,讓乳牛頭好壯壯穩定國產乳源。

桂芳牧場1974年創立,位臺南柳營。當地是全國最大酪農區與鮮乳產地,第二代經營者曾仁瀚擺脫勞力密集的經營方式,不按傳統牌理出牌,積極導入自動化設備與智慧科技。

他從紐西蘭引進外型像旋轉木馬的圓盤擠乳機,15分鐘就能擠好乳,減少人力作業負擔,也讓牛隻身處自在舒適環境;自動化仔牛餵乳機器人,藉電腦精準計算小牛每日成長所需進食量,確保小牛健康成長。

曾仁瀚營造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獨立生產流程,讓桂芳鮮乳成為國內少數擁有產銷履歷的知名鮮乳品牌,如今牧場乳牛飼養規模已超過300頭,平日除餵食、擠乳、清潔,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觀察每隻乳牛體態。

根據畜試所指出,乳牛體態評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是判斷乳牛健康的重要指標,乳牛轉換期的體型胖瘦會影響泌乳早期的酮症發生率及泌乳高峰期的乳量。傳統方式是目測巡檢,採人工紀錄經驗,不僅耗時多工,也難以聚焦體態異常的牛隻,無法即時提供牛隻健康照護及治療。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說,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結合專家經驗與AI分析,針對乳牛體態、體型進行辨識,建立數位化的國內乳牛體型資料庫,能減少牛隻的花色和牛體清潔度的影像干擾,不但可以取代耗時耗力的人工量測,根據3D影像辨識,精準判讀乳牛胖瘦分級,更可做為未來國內乳牛大數據統計分析資料庫的一環。

以桂芳牧場為例,飼養300多頭乳牛,平均日產量約5噸鮮乳。過去每天要安排1-2人巡場檢查牛隻健康狀態,每人需花費1.5小時。

導入技術後,利用無線射頻辨識(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感測器,精準判定每頭牛隻的身分,牛隻只要走進擠乳通道,一秒就完成體態健康檢測,省下來的人力可專注在牛隻營養補給與照顧,讓牛隻產乳狀況更好。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