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頒發第十屆藝術教育貢獻獎,其中,終身成就獎由陳景容、蘇峯男與張淑美三位教授榮膺得主。為表揚長期投注藝術教育卓有貢獻者,教育部自2014年起辦理藝術教育終身成就、績優團體、績優學校、教學傑出與活動奉獻五大獎項,此次共有27個團體、14位個人獲獎。
終身成就獎
陳景容現年90歲。專精濕壁畫、馬賽克、油畫、水彩、粉彩與版畫等多媒材創作,從事藝術創作超過一甲子,專注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成就斐然。
對社會貢獻不遺餘力,陳景容曾捐贈作品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成功為臺灣進行藝術外交,也捐贈國立屏東大學珍貴藝術作品,成立陳景容美術館,建立多媒材藝術學習寶庫,為藝術領域傑出學習典範。
張淑美致力推動美術教育,培育藝術教育尖兵與藝壇新秀。參與師專、師院以及國民小學美勞課程標準的起草與修訂工作,致力於藝術課程的研究及編撰,開發美術教材,加強鑑賞教育,並改善國小美勞教學方法,參與地方美術教育輔導工作。
為落實教學理念的推廣,自編教材、自攝影帶等視聽教學媒體,為美術教育建立優良的典範;持續在藝術領域創作達60年,發起組織女畫家畫會,提攜女性藝術家並義務指導培育口足畫家,是國內少見的傑出女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蘇峯男是臺灣水墨畫界的重要人物之一,擅長大自然與山水花卉,透過深入的觀察,將對大自然生命的讚頌融入畫作中,其教學風格也對臺灣的水墨畫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注重學生個人的特點和風格,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和自由探索。
蘇峯男從事藝術創作與教育逾60年,在其影響下臺灣水墨畫作品不再僅是模仿傳統風格,而開始注重個性化和現代化的表現,未來也將持續透過自身的影響力,繼續推廣藝術教育。
績優學校獎
關山工商是第一所將原住民族教育納入藝術群課程的學校,培育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人才,使傳統文化永續傳承、平溪十分國小將藝術體驗融入舞蹈、音樂、陶藝等元素,拓展藝術視角,以同心同藝課程攜手托老中心進行幼銀共學,並將永續美藝天燈再生紙行銷至澳洲姊妹校。
宜蘭三星鄉萬富國小玩藝數的萬富Maker結合藝術教育,強調做中學與生活美感、臺中市西屯東海國小以國際教育、藝術領航作為課程發展主軸,跨域深耕在音樂、表演藝術、視覺等藝術領域、臺南安平億載國小落實一人一樂器,發展學校藝術社團。
績優民間團體獎
民間團體得主為金車、元大與新港三個文教基金會。金車文教基金會成立40多年來,辦理美展徵件暨培育課程、音樂會、文藝講堂和文化走讀等活動,期望讓更多的青年與孩童獲得多元藝術成長。
元大文教基金會長期贊助藝文團體推廣臺灣藝文活動並邀請社福單位及弱勢團體共同參與,更推動偏鄉人才培育計畫,透過藝文推廣傳遞愛的力量;新港文教基金會打造有感的生活美學,舉辦上千場次藝文活動,拓展在地鄉野的閱讀推廣,立足新港放眼國際等優質教育,點滴深化藝術教育功不可沒。
個人教學傑出獎
由中和復興國小老師林岑怡與臺東太麻里大王國小老師張釋月獲獎。林岑怡透過藝術教育結合特教技巧,融入音樂治療元素,協審國教署學習功能輕微缺損學生課綱,提供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調整與變通策略,展現專業與熱情;張釋月服務臺東28年,研發推廣在地教材,足跡遍及偏鄉及臺東市區學校,以「陪伴、傾聽、關心、包容」的關懷,成就孩子們自信。
活動奉獻獎
頒發水里商工老師洪春成與豐興閣掌中劇團團長余玉柱推展藝術教育、薪傳重要傳統藝術卓越表現。洪春成積極以藝術活動行銷學校,連續10年引進外界藝術資源,辦理該校紅樓雅集藝文中心活動,從校內擴及社區;余玉柱致力布袋戲傳承、推廣,將以天地為教室,以萬物為課本落實於教學。
教育部表示,展望未來將持續推動藝術及美感教育,以擴大參與、全民美感提升為目標,將現有行動與校園串連成線,讓藝術教育的推動有源源不絕的能量,向國際展現臺灣的軟實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