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德能源(6873)今(22)日官宣,旗下負責漁電共生案場養殖規劃執行的子公司星源漁業,今年在台南七股「日運」漁電共生案場,以生態養殖方式混養白蝦、烏魚與虱目魚,8月首次採收白蝦總量超過1,500台斤,豐收更勝預期。若加計11月將收成的烏魚與虱目魚,估全年漁獲總值將超過新台幣1,200萬元。
星源魚業也是泓德能源漁電共生的水產品牌,目前管轄魚塭面積100公頃、養殖專利申請6項,今年甫以重視民意與綠能生態,推動漁電共生發展再生能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榮獲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肯定。
總經理張東昇說,七股區養殖池的鹽度高達千分之五十以上,影響生物成長且伴隨高死亡率,非常不利白蝦養殖,所以透過微生物、益生菌控制池水環境,搭配 AI 智慧管理系統,自建大數據監控養殖過程,以累積資料庫。
張東昇強調案場鹽分高、缺乏淡水的情況下,首次養殖策略就是「慢慢養」。水產試驗所與鄰近養殖戶對這次採收成果相當驚艷。資深養殖戶說,魚塭鹽度愈高,將導致死亡率愈高,白蝦也會長得愈慢;不過一旦養殖成功,白蝦肉質也會更緊實鮮甜。
高科大黃榮富教授分析,這次能克服瓶頸豐收,主要從防疫、放養密度、養殖水體環境與投餵管理4方向著手:首先要購買無特定病原(SPF)蝦苗,然後將放養密度調整為每公頃30萬尾,以符合混養模式的條件。接著在養殖期間要定時檢測水質參數,即時應對處理以穩定養殖水體環境。最後,定時觀察生物攝食情況,避免過度投飼,影響水質。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強調,積極投入生態養殖是要結合漁電共生資源,適地適所打造適合各種水產的生長環境,扮演養殖升級推手,為台灣養殖業的永續發展盡力。所以旗下漁電共生案場,開放原地主、員工或是返鄉漁青以契作合約方式加盟,由專業團隊教學、培養新一代的養殖技術人員,鼓勵考取專業證照,鞏固與強化台灣養殖漁業人才的實力。
周仕昌說,為打造「漁業台灣隊」,力邀總經理張東昇以其超過40年養殖經驗、在世界最大養蝦場管理四千公頃漁塭的學能,帶領這支專業養殖團隊。同時,整合魚塭開發、水產設計、魚苗培育、養殖到收穫等產業鏈,廣邀多家水產通路策略聯盟,實踐產銷一條龍的策略,一次掌握發電與漁獲雙重商機。
周仕昌透露,泓德能源與大型壽險公司合作成立的星鱻電力,投資漁電共生光電案場,其中,富邦人壽響應政府再生能源政策、看好漁電共生案場的穩健發展性,8/16董事會通過增資,累計投資星鱻電力總額將達新台幣11.4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