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薪傳創意 建啤北科百年連結
北科大百年新釀文資薪傳紀實系列特展,明(6)日最後一天在北科校史館特展廳展出,內容匯集建國啤酒廠的歷史記憶、文化精神、創新設計,文發系學生發揮創意,從9組創意勾勒建啤與北科百年連結。
這次展覽以工藝轉譯、循環再生、品牌創新、文化敘事為主軸,同步啟動文化資產薪傳生態系統的建置,回應城市脈動與產業未來,呼應北科講求實作用技術改變世界,用文化照亮未來的精神;活化應用各色海玻璃、啤酒瓶廢棄物,並以鋁線飾品妝點玻璃製品的新生命。
東西軸線文化廊帶 補上關鍵拼圖
「百年開甕.驚喜綻放」儀式,由文資局長陳濟民、環境部參事沈建中、關務署秘書室主任蔡玉梅、台北啤酒工場主任陳和平、北科大校友總會長張山立等與會,共同開啟象徵文化資產從保存傳承到創新實踐的百年新釀歷史時刻,為產官學共創文化永續與人才育成樹立典範。

策展人北科大文發系副教授張怡敏與陳涵秀表示,放眼首都臺北東西軸線的文化廊帶,從龍山寺、大稻埕、華山、松菸、鐵道部延伸至南港瓶蓋工廠,北科大與建國啤酒廠百年並肩而立,同樣位居文化核心節點。此次兩者連結正補上這條文化廊帶的關鍵拼圖,將校園能量與城市記憶相互對接,促成知識、設計與地方文化流動,使歷史在當代語境中得到轉譯與重生。
建啤微醺韻味 新世代視角再發光
北科大文發系學生伍晨妘、周心盈展出「共釀」,比較各國啤酒杯樣式後發現,一瓶台啤分裝六杯後,恰為台灣143號酒杯容量,故以台灣啤酒與建國啤酒廠為核心意象,將建啤代表性建物紅樓、綠樓以及銅製糖化釜、發酵槽與酒桶設備等符號,融入143毫升酒器設計,體現台灣飲酒文化中人情與溫度的獨特意涵。
黃珮翊、廖翊婷與張皓翔的「海啤拾光」,以臺灣海岸常見的綠、棕色海玻璃為意象,呼應啤酒瓶的色彩記憶。透過切割、打磨與再造,讓回收玻璃化身小夜燈、香氛蠟燭與花盆,將被丟棄的物件重新帶回生活日常,實踐循環經濟與資源再生,也讓啤酒文化以光影、香氣與綠意回流日常生活,形塑永續美學。

此外,廖志賢、蔡承宏以微酌、微醺切入,共同編製建國啤酒廠專屬刊物《微酌誌》(Sip & Story)與Podcast,吸引年輕世代深入認識啤酒工業的脈動與城市共生的香氣;藉以連結人與城市,使建國啤酒廠輝煌歷史展現台北獨有的微醺韻味,在新世代視角中再發光。
教育產業並肩前行 見證百年歷程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指出,這項展覽做為百年北科文資薪傳紀實系列的最新篇章,既致敬建國啤酒廠歷史,也是北科大對文化資產責任的堅定承諾。他邀請社會大眾把握展期,共同見證教育與產業並肩前行的百年歷程,為台灣文化資產持續注入再生力量。
延伸閱讀
- 24國500學者聚北科 研薄膜鍍膜新技
- 攻電力電子實驗 固緯千萬設備贈北科
- 智慧自走車大比拼 北科赴日跨校交流
- 研華北科產學共指 雙導師共育即戰力
- 深化學術文化交流 日東北大學訪北科
- 北科泥好共好傳陶藝 USR成果展吸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