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漿技術低碳安全 長效儲能電池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減碳雙重壓力下,再生能源「不僅要夠用,還要夠綠、夠安全」以對應類似日前南韓政府資料中心鋰電池起火,造成的儲能隱患問題。臺科大機械系特聘教授郭俞麟團隊今(10)日正式宣布利用電漿技術研發出新款釩液流電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VRFB),主打低碳製程、長時儲能與高安全性,更有助工商與家庭儲能安全,實現電力自給自足。
目前,坊間常見的儲能方式主要採用鉛酸電池與鋰電池。其中,鉛酸電池成本雖低,但內含鉛與酸液經常導致環境污染且回收不易也是問題;鋰電池具高能量密度、體積小等優勢,但在高溫、過充或結構受損時,可能引發熱失控(thermal runaway),致衍生燃燒或爆炸事故。
製程單純環保安全 不易被課碳稅
日前,南韓資料中心就在進行不斷電系統(UPS)搬遷作業時,因鋰電池熱失控不慎引發火災,這起事故關鍵在鋰電池使用過程中,一旦安全防護不當或不足時,極可能從而導致爆炸燃燒等嚴重後果。
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用常壓電漿製程技術製作釩液流電池時,格外注意提升安全性。嘗試在常溫常壓電漿技術嘗試將多種金屬氧化物做為儲能反應的催化劑,使均勻附著碳材表面,過程不需加酸液,不會產生化學廢水;也不需用到任何高溫設備或真空腔體,具體來說,團隊對新電池的研發目標就是要做到整體製程簡易、單純、環保與安全。

這款新式釩液流電池研究成果達標,僅需單一製程就能提升儲能效率,大幅降低製造時的碳足跡與安全風險。郭俞麟強調,這款滿足研發目標製造出來的電池,因幾乎沒有高耗能程序,碳足跡自然降低,將來導入也就不易被課到碳稅。
6大特色 更利削峰填谷電力自主
團隊成員臺科大博士研究生Ahmad Nur Riza指出,相較鋰電池,釩液流電池至少有不依賴稀有金屬、供應穩定、不易燃燒或爆炸、循環壽命更長、擴充性更佳與具彈性尺寸等6大特色。
這款液流電池同時可與太陽能、風能系統並聯使用以成為一座類電能水塔,在用電離峰時儲電、尖峰時放電,削峰填谷助企業與家庭儲能,提升電力自主與安全。這項技術除發表在領域排名前25%的Q1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今年也在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與臺大主辦的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中獲獎。

郭俞麟強調,除在學術上取得高效電池的研究成果,這套技術將來要能真正落地、走進家庭與企業,助攻安全綠色儲能更重要;同時倡議,當全球高度依賴數據中心與電力基礎設施時,對儲能系統的安全與穩定性要求就是底線。
量產開發老化監控 力拼真正落地
郭俞麟透露,團隊目前已與國內相關廠商進行電池量產開發與壽命監測系統的研發,同時積極規劃導入AI 與大數據分析以建立系列電池老化監控系統,預測潛在故障與最佳維護時間。
臺科大表示,新式釩液流電池不僅是科研上的突破,更是台灣在全球能源競賽中,取得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機會;郭俞麟進一步指出,真正的綠能不只是減碳,還要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能源的生產者,這將是團隊與他今後科研的共同努力目標。
延伸閱讀
- 釩鋰混合儲能 太電改寫不斷電新標準
- 首座釩液流園區 太電開啟綠能新篇章
- 類武林:電池界的九陰真經與白骨爪
- 創揚4層防護模組 鋰電池安全再升級
- 瑞翁投資泛亞應用 搶進高端電池市場
- 恆科力推鈦酸鋰 掀起電池應用新革命
- 長庚國際純台技術 展現國產電芯價值
- 綠能淨零展落幕 永鑫勇奪永續白金獎
- 雙向拉伸先進塗佈製程 前瞻技術創新
- 高安全長時儲能 儲盈次世代電池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