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一點,養生鹿茸膳食新秀創作決賽登場,大直實踐大學廚藝教室比平時更熱鬧,現場熱情、期待、緊張,交織寫在每位決賽者臉龐。料理檯前,決賽5隊廚師正專心創作,香氣四溢。這不只是場競賽,更是顛覆「鹿茸」刻板滋補印象的時尚革命。現場氛圍如同知名美食實境秀——每道料理都是創意與廚藝激烈碰撞的結晶,每個細節都吐露「國產鹿茸」走向新世代的決心。
「只剩10分鐘,各位參賽者加快腳步!」主持人聲音迴盪全場。最後衝刺時刻,參賽者汗水與專注並存,期間有人低聲討論配方,有人緊盯烤箱溫度,各種香料與鹿茸的混合氣味在空氣中暗香浮動。不遠處,由國宴主廚溫國智領銜的評審團手持筆記,美食專家沈軒毅、營養師許瓊月、畜產會組長孫玉玫、養鹿協會理事長張淑珍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從學術、專業與市場三面向,細細觀察賽事的每個步驟。
現場氣氛令人屏息,觀眾區也不乏美食愛好者與青年學生,手機直播畫面閃爍,留言區驚嘆瞬間刷滿「太厲害了!」、「鹿茸原來可以這樣吃!」。這一刻,鹿茸不再只是藥櫃裡的神祕補品,而是被賦予時尚、健康的新義。

比賽最終,聚光燈下站著王羿婷與賴秀梅兩位小廚師,她們是「主牧烘焙」隊的靈魂人物。兩人的冠軍作品「鹿之泉.森林鹹派」+「春之谷.綠原濃湯」如同小型藝術品,色香味俱全。溫國智盛讚:「技術與創意雙重突破!將傳統滋補品融入西式烘焙,口味層次分明,具市場化潛力。」
王羿婷笑著說,「我們想讓鹿茸不再有距離感,年輕人也能在日常享用。」眼神堅定。賴秀梅補充:「鹿茸其實沒想像中困難,只要融入熟悉的料理型態,大家都能接受。」她們以熱情與巧思,打破「鹿茸僅限高端、特定族群食用」的刻板印象,也寫出屬於新世代的滋補故事。
過去的鹿茸,總讓人聯想到濃烈的藥酒味、昂貴的粉末都是長輩的「補品」,無論如何不會是年輕人的「美食」。但在這場賽事裡,一份份鹿茸鹹派、奶酪、濃湯、甜品,重新詮釋鹿茸的形象。參賽者不乏科班出身,有餐飲科系學生、資深主廚與美食素人,他們來自實踐大學、文化大學、育達高中等,創意巧思展現鹿茸料理的多元可能。
與賽者表示,其實鹿茸的營養很適合現代人,尤其高蛋白、低脂和目前流行的原形食物潮流不謀而合。如能做成沖泡粉、冷藏甜品,這樣大家在上班、健身後就能方便補充,鹿茸就不再只是節慶送禮才能派上用場;這場賽事,不僅激發料理創意,也讓鹿茸邁向日常時尚、健康的全新定位。

養鹿協會理事長張淑珍說,協會正積極開發適合現代生活型態的鹿茸產品,例如單包裝沖泡粉、冷藏甜品,希望讓鹿茸成為大家日常健康選品,而非坊間印象中的「中藥材」。她強調,隨著健康意識高漲,鹿茸不只在餐飲領域大有可為,也將進軍健身、養生、時尚等多元市場。
溫國智補充說,只要創新、時尚、健康三者並進,國產鹿茸的市場潛力無限。未來鹿茸料理可能出現在早午餐、健身餐、甚至甜品店,像今天這樣的比賽就是最好的催化劑。現場專家一致認為,鹿茸料理的創新應用,可以提升國產鹿茸市場的能見度,也能為產業注入新活力。
比賽結束後,參賽者表示鹿茸料理有很大發揮空間,不僅能表現技術,還能嘗試融合各種地方食材。未來鹿茸甚至可以和素食、低醣飲食、甚至異國料理結合,一定可以有更多消費者;有人說第一次摸鹿茸本來很緊張,但發現和各種新鮮食材蠻搭的,……其實只要勇於嘗試,就有無限可能。她的話說出了許多參賽者的心聲。他們相信,今後鹿茸料理不再只是專業廚師專屬,每位料理愛好者、追求健康者都能創想鹿茸美食。

隨著創作大賞圓滿落幕,決賽隊伍的每道料理都承載著競賽者滋補革命的理想--可以讓健康、時尚、創意走進你我生活;讓鹿茸成為日常美味新選擇。正如溫國智所說,養生也可以很安心、很時尚、很有趣。這場料理賽,不只是一次競賽,更是場美食、生活、健康觀念的深刻革新。
張淑珍說,她相信未來國產鹿茸料理或將在早午餐店、健身中心,甚或時尚甜品店隨處可見,成為台灣原形食物、高蛋白飲食與傳統珍稀食材創新轉型的主流。為國產鹿茸產業帶來新一波的市場關注與消費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