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影像結合AI 輔助 研究所等級
今年,太空中心(TASA)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決賽,昨在彰師大舉行。結果新北明德高中學生洪筠媜奪冠,中一中與溪湖高中拿下二三名。評委陽明交大教授張智安指出,前三名得獎團隊都能活用衛星資料,結合長時間序列分析與AI工具,資料處理能力不輸「研究所」等級。
本屆競賽由TASA由彰師大地理系承辦,鼓勵高中職學生運用衛星影像關注地理議題。共有來自全台18所高中投稿舉賽,計有12組晉級決賽,最終11組完成簡報。
TASA 太空教育辦公室總監鄭琮生指出,這項小論文競賽在2011年首次舉辦,今年邁入第12屆。今年也起取消以往僅限使用福衛五號影像的規定,鼓勵學生主動尋找國內外開放資源,讓研究題材更能貼近實際需求。
關注在地議題 作品主題面向深廣
鄭琮生表示,第12屆每組由1-3名學生與1-2名指導老師組成,評審依主題、應用、專題深度及簡報內容進行評分。今年,參賽作品涵蓋都市發展、環境變遷、生態監測、災害防治與產業衝擊等領域,面向寬廣。
決賽由TASA衛星資料處理組組長張立雨、陽明交大土木系教授張智安、台灣地理資訊學會秘書長黃智遠、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理事長蔡富安、地圖學會理事黎驥文擔綱評審,依主題、應用、專題深度與簡報內容評分。
水庫淤積熱島效應土地變遷 入題
今年前三名除冠軍明德高中洪筠媜運用遙測影像量化水庫淤積,同時結合水位站資料,將平面轉為立體資訊,展現創新與實用性;亞軍為臺中台中一中許喬鈞、符博荏、鄭家程的熱島效應綠色轉機研究,主要探討南屯區土地利用對熱島效應的影響;季軍溪湖高中施雅馨、鄭迎辰。作品探討彰化芳苑土地覆蓋變遷議題。
太空中心表示,今年得獎作品不僅用福衛五號影像,也整合Sentinel、NASA Terra、Landsat、NOAA-20等多種衛星資料,探討土地利用、氣候效應、生態保育及人為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充分展現遙測技術多元應用。
加值資料回應永續 多用衛星底圖
張智安肯定今年作品已達研究所水準,除具原創性也能靈活串聯不同資料與AI工具,不僅「看圖說故事」,更能同時建立完整事件時間軸。期勉學生未來由資料處理到應用分析,用資料加值回應永續發展目標與人文關懷。
今年首度加入合辦的國土測繪中心與地圖學會主任鄭彩堂表示,今年小論文賽學生在衛星資料結合AI輔助表現確實有不錯的表現;衛星影像是國家底圖重要資源今後若能多利用,將能提升拓展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福衛八號將升空 影像解析再升級
TASA透露,今年Q4首顆自製光學遙測衛星福衛八號將搭乘SpaceX Transporter 15任務發射,原解析度1米經後處理可升至0.7米,同時新增紅邊(Red Edge)波段,可以提升植被監測精度。
福衛五號與福衛二號影像目前已上架國科會資料市集,國內產學研界可以免費申請,用於土地利用、農林規劃、環境監控與災害評估等領域,為台灣遙測技術發展注入新動能。
延伸閱讀
- 把夢做成現實 福八第一顆衛星將升空
- 旭海裝控中心揭牌 火箭競賽大放異彩
- 衛星酬載影像防災 TASA啟動跨國合作
- 扶植台廠造衛星 TASA架平台建構環境
- 淬練立方衛星可靠度 TASA山雀T2升空
- 衛星酬載影像防災 TASA啟動跨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