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淵基金會 表揚12電資通訊人才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圖前排左5)於頒獎後與今年研究傑出獎、考察研究獎助金、胡定華年輕研究創新獎與物聯網創新應用獎4項大獎12位獲獎人與團隊嘉賓合影。圖 / 工研院提供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日前在新竹工研院舉辦聯合頒獎典禮,頒發研究傑出獎、考察研究獎助金、胡定華年輕研究創新獎與物聯網創新應用獎4項大獎;表揚國內外電子、資訊、通訊傑出華裔科研與產業應用工作者,得主來自美國史丹佛大學、陽明交大、成大、中大等6位教授、3位年輕創業家以及工研院中分院,共計12人獲獎。

研究傑出獎 黃漢森王蒞君謝孫源

今年,研究傑出獎由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Willard R. and Inez Kerr Bell講座教授黃漢森、陽明交大終身講座教授王蒞君與成大講座教授謝孫源3人獲得。其中,黃漢森專注矽CMOS微縮、碳奈米管(CNT)電子學與記憶體技術,為奈米及電晶體微縮奠定關鍵理論基礎。

謝孫源長期投入前瞻智慧計算與演算法設計與分析研究,並用演算法協助產業解決問題。王蒞君為國際知名電機工程學者,2011年獲IEEE Fellow致力無線通訊研究,包括高容量無線網絡架構及資源管理、感知無線電技術於基地台應用、AI與5G網路的垂直整合應用及6G無線通訊與無人機整合等。

考研獎助金 何建忠沈立翔曾繁勛

潘文淵考察研究獎助金,今年3位得獎者包括,致力於快閃記憶體儲存系統研究的成大副教授何建忠;致力將AI與深度學習應用於次世代5G/6G無線通訊網絡系統研究的中大助理教授沈立翔以及致力行動通訊與無線網絡研究的成大副教授曾繁勛,他們將於年底前用獎助金新台幣30萬元到國外知名學術或研究機構從事短期研究。

胡定華年輕研究創新獎 三創業家

今年,胡定華年輕研究創新獎的3位年輕創業家得主為台灣百應生物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邱柏瑞、即思創意共同創辦人暨研發處長許甫任與益福生醫研發經理鄧福勝。邱柏瑞帶領團隊以生物感測與AI技術為核心,推動家禽產業數位轉型;成功開發AI Eye Chicken Camera,能即時監測高達3.5萬隻雞群健康與行為,提升養殖率、導入智慧自動化並促進永續農業。

許甫任專精於碳化矽(SiC)元件及其應用技術,致力提升元件效率與可靠性,研發臺灣首款通過車歸認證的SiC MOSFET,性能媲美歐美頂尖大廠;鄧福勝則專注在益生菌的開發,用生物技術改善腸腦軸健康問題,帶領團隊開發新型菌株,研究出多款創新益生菌產品、27項臨床試驗,取得全球93項專利,推動臺灣益生菌技術登上國際舞台。

物聯網創新應用獎 工研院中分院

由研華文教基金會贊助設立的物聯網創新應用獎,今年由工研院中分院執行長黃新鉗、組長黃天佑與研發經理馬康恆偕團隊拿下,團隊透過高速攝影機拍攝棒球賽中球體與球員動作,結合電腦視覺影像演算法,建立影像數據平台,實現3D軌跡、動作重建與比賽數據分析。這項技術並經臺北大巨蛋、天母棒球場現場驗證,可以助攻球員個人化訓練與團隊實戰分析。

這次聯合頒獎典禮,愛卡拉互動媒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應邀以AI時代的人才進化發表專題,分享科技創新在產業發展上的實際應用與未來趨勢;工研院AI策略長余孝先則應邀主持文淵論壇,並與所有得獎人共探AI時代臺灣產業的發展、影響與挑戰。

話說從頭策勵未來 帶動新興產業

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指出,近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受到全球關注與肯定,要感謝潘文淵博士在50多年前以海外學人身分洞悉臺灣產業發展的潛力,並規劃引進國外技術並建立臺灣半導體工業、培育年輕科技人才,更促成工研院衍生成立聯電、台積電與世界先進,催生推動臺灣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帶動資通訊產業成長,為臺灣在全球科技界打下深厚影響力。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成立至今,正式邁入第29年。歷年總受獎人已經突破1,500位,這些獲獎人秉持潘文淵博士開創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精神,獲獎後仍持續投入科技領域耕耘、展現優異成果並有具體表現。基金會執行長羅達賢強調,基金會今後仍將持續致力推動科技人才的培育與產業發展,鼓勵更多人秉持創新精神與熱忱實踐理想,以帶動更多臺灣新興產業。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