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科大學生方程式賽車隊(Taipei Tech Racing,TTR)出征2024年國際學生方程式賽車大賽澳洲站(Formula SAE-A),在22支隊伍激烈角逐中,通過車檢完成各項動態項目,獲頒最佳車檢獎(Technical Inspection Award),同時成為台灣第1支在澳洲賽完賽車隊;第2支在國外完賽隊伍。
隊長機械系學生林源深指出,疫後睽違五年車隊再次出國參賽,寫下隊史成立10年來首度完成耐久賽紀錄,同時拿下最佳車檢獎、能源效率第6名、八字繞錐第8名、單圈計時第10名成績。林源深說,完賽的難度在於動態項目涵蓋煞車測試、八字繞錐、直線加速、單圈計時以及壓軸的長達22公里耐久賽。車手必須持續全力試探車子極限,才能拿到最佳成績。
最佳車檢獎 實力躋身頂尖名校
耐久賽的困難在於當車子承受前面各項動態賽事的激烈操駕後,接著馬上就要完成22公里連續操駕,對妥善率、設計和整車能力的要求相當高。車隊在賽車設計時,必須在各項零件的耐用度與動力表現性能取得平衡,若單求極致性能,可能導致零件失效,無法完賽。

北科這次參賽的電動賽車TTR8 EV,車架方面大量使用彎管,使扭轉剛性提升18%;在空力方面改善部件製程,使前翼減重35%;動力方面除加強掌握鋰鐵電池組的功率特性與馬達驅動。電池箱體製程上更使用雷射及氬焊雙焊接工藝,大幅減少熱變形且具備良好結構及散熱特性,並透過自製電子控制器(ECU)及電動車三電軟韌硬體的系統整合,展現不亞於國際頂尖大學的研發實力。
行程緊湊穩中求勝 創隊史紀錄
車隊指導老師、北科大車輛工程系副教授蔣欣翰指出,車隊首次遠征澳洲站,相較澳洲、紐西蘭等大學車隊,一個多月前就必須完備海運相關繁瑣程序,安排先遣隊於賽前一個禮拜前往墨爾本領取賽車並檢查車況,除向國內隊員回報因應措施,必須把握時間組裝電池模組、採買無法運送的賽車裝備。直到比賽前一日,隊員下機後立刻前往賽場架設好整備區,完成車體組裝與檢修,行程相當緊湊。
因為隔日就正式比賽,北科車隊在前兩日便以最快速度通過電池箱檢、機械檢、傾斜測試、供電測試、淋雨測試等多項考驗,煞車測試時也迅速調整底盤、胎壓等並順利通過,因此獲頒最佳車檢獎,也爭取到充裕時間,讓車手們與自己親手打造的車輛在異地重新磨合。
蔣欣翰說,車隊上下一心、奮力不懈,使得TTR8 EV在動態項目競賽中,在八字繞錐、直線加速、與單圈計時等都能搶進前10名,同時力求穩定完賽,成功達成車隊隊史新的里程碑,創下台灣在澳洲站首隊完賽紀錄。
打造新一代賽車 爭取更好名次
北科大車隊表示,感謝本賽季贊助廠商與學校鼎力支持,在連日賽程中,北科大車隊也把握機會與跨國其他車隊交流,賽後並應邀前往蒙納許大學、墨爾本大學觀摩並討論,同時深入瞭解友隊在車輛製作技術、靜態報告的準備方針。
相信經歷今年FSAE-A的賽事後,車隊有更充沛信心、能量以及更寬闊的眼光,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新一代賽車,並在國際賽事取得更好的成績與名次。

- 北科大征澳車隊名單
隊長林源深、副隊長范紹捷、行政組長蘇逸祥、公關蔡定宇、林哲宇、王育婷;攝影/美宣高梓毓、財務王育婷、行政組員呂紹昸、前任隊長江岳陽。其中,動力組組長謝祥辰、組員喬宗鐸、林冠羽、洪斌峰、謝紹澤、王人頡、廖紘揚、蘇信嘉、黃英杰、王誠緯、蔡定宇;底盤組組長林勇志、組員龔煒喆、吳汶桓、李安、李柏葦、劉岳龍、陳育鉑、曾任霆、蘇勁旭、林哲宇;車身組組長陳邑哲、組員陳重華、林宏昇、曾煥鈞、臧其輝、林侑辰、陳學冠、連世翔、高梓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