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新技術發明賽 北科大勇奪6獎

北科大光電系教授任貽均
今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北科大一舉抱回3金2銅以及微星科技企業特別獎共6項大獎,寫下歷來最佳成績。圖為北科大光電系教授任貽均(右)研發的具頂角薄膜光柵結構的基板榮獲金牌獎。圖 / 北科大提供

今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北科大以創新科技、食安改善與助攻綠能與賽,一舉抱回3金2銅以及微星科技企業特別獎共6項大獎,寫下歷來最佳成績。

北科大產學長黃聲東說,今年創新技術博覽會共有40多所學研單位與研究機構以及近90家企業與會,吸引約1,100件專利作品參展。北科大今年以10件專利技術參賽,技術領域涵蓋智慧民生用品、電子零組件結構、機械構造及化工材料等,充分展現前瞻創新、技術落地的堅強實力。

北科大車輛系教授蕭耀榮
北科大車輛系教授蕭耀榮(右)研發可控旋轉阻力器榮獲金牌獎。圖 / 北科大提供

北科拿下的3項金牌。其中,光電工程系教授任貽均研發的具有頂角薄膜光柵結構的基板(申請號111121716),其開發的SERS基板具有大面積製作、低成本與高靈敏度等優點,目前已經應用在食安檢測,可以快速檢測蘇丹紅、防腐劑、漂白劑、組織胺與動物用藥殘留,提升檢測效能。

車輛工程系教授蕭耀榮研發的可控旋轉阻力器(專利號I795695),採用磁流變液技術,為智慧型運動與復健系統關鍵元件,這項專利可以大幅改良傳統阻力器缺點,其扭力體積比遠高於現有國際文獻。

尤其沒有摩擦耗損、驅動功率低、反應快、可控性高、易整合及維護,已應用於運動飛輪、復健腿部伸展器、自行車減振,創造智慧型半主動式運動系統與復健系統,為北科再下一面金牌。

北科大電子系教授李士修
北科大電子系教授李士修(右)花開並蒂以研發連接器及提高其資料傳輸速率的方法榮獲金牌獎、具改善共振問題結構的卡緣連接器及其形成方法榮獲銅牌獎,圖為金牌獎領獎。圖 / 北科大提供

此外,電子系教授李士修的連接器及提高其資料傳輸速率的方法(專利號I751081),改變目前市售USB Type-C連接器內部差動傳輸線部分線段的線寬,以解決原連接器共振問題,使其滿足USB 3.2 Gen 2×2的規範,傳輸速度也更快捷拿下金牌獎。

李士修的另一項研發,具改善共振問題結構的卡緣連接器及其形成方法(專利號I812513)也獲銅牌肯定,專利在目前市售的PCIe連接器內部引進一共地結構,解決連接器差動傳輸線的共振問題,能完全滿足PCIe 5.0規範,免除原連接器干擾問題。

北科大環工所教授陳孝行
北科大環工所教授陳孝行(右)研發以3D列印技術製備的陶瓷膜及其製備方法同時榮獲銅牌獎、微星科技企業特別獎。圖 / 北科大提供

此外,環管所教授陳孝行研發的以3D列印技術製備陶瓷膜及其製備方法(申請號113117077),同時榮獲微星科技企業特別獎與銅牌獎。陳孝行以3D列印技術製備陶瓷膜,陶瓷膜的整體厚度只有0.01-1.5公分,可以在嚴苛的化學條件下作業,可以廣泛應用在處理廢水、微生物燃料電池等多樣領域。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