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日,教育部宣布成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中原大學名列25校中。面對社會與教育氛圍重理工、輕人文,由理工起家的中原大學強調,致力推展理工與人文平衡,塑造「全人教育」,完整學生人格。
為讓學生在熟悉智慧科技應用時,也能以人社思維體察外部世界變動,中原配合AI趨勢革新課程,發展AI賦能、跨領域合作及融滲人文STEAM課程,以人文引領AI與智慧科技的優勢,為學生加值並增未來競爭力。
中原大學指出隨AI推動產業革命,人文教育受到社會極大關注。該校通識中心在大一開設自然科學與人工智慧導論、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兩門共同基礎必修的人工智慧課程,以落實人工智慧與人文素養相結合。這兩門課在中原通識的天、人、物、我4大學類中,隸屬「物學」,全校大一新生必修,每學年開課班數將近120班。

中原通識中心主任柯惠鈴說,除這兩門大一共同基礎必修課程,中原也以校級資源支持打造人文智慧(Humanistic Intelligence, HI)與人工智慧(AI)共融的育才計畫,並率國內大學之先在秘書室設立人工智慧教育與學術倫理指導委員會統籌校內相關決策規劃;於通識中心成立人工智慧倫理與全球治理學苑,為國內率先探索此領域的高等院校。
中原大學基礎物學召集人、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石栢岡指出,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曾說,AI是最強大的科技力量,將驅動未來的創新與發展。中原這兩門大一必修課,正回應當前時事與趨勢所需,助力學生在這個變革時代中具前瞻性的競爭優勢。
中原大學表示,過去一年來在教育部智慧人文與未來人才培育計畫支應下,數位人文培育已奠定穩固基礎。其中,數位人文課程模組總修課人數達743人,每學期學生更將所學結合專業知識製成專題。

其中,修習6門數位人文課程模組的應華系蘇同學,由於掌握數位科技與人文知識跨域能力,畢業後已經取得多家科技公司錄取通知,雖非理工出身,但一樣炙手可熱,足見培養人工智慧與人文素養兼備的未來社會領航人才,趨勢崛起。
延伸閱讀
- Project TAME問世 啟動臺灣AI新起點
- 中原大學 日本NIMS 薄膜技術科研合作
- NVIDIA中原大學 全台首場LLM工作坊
- 中企署助AI數位轉型 射3箭拼4-4-4目標
- 智慧農科 乳牛量BMI增重減肥AI秒判
- 谷林運算GenAloT 雲端AI智慧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