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分發入學昨(15)日放榜,根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全國招生缺額達2505名,其中有多達31所大學出現缺額。其中,中原大學再度滿招,持續保持「零缺額」紀錄,在少子化環境試煉下,多項領域甚至超越國立大學,儼然成為高中升大學優選大學。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指出,面對升學環境的嚴峻挑戰,堅持「全人教育」理念,能夠持續逆勢而上,全靠持續優化教育品質、創新教學模式與緊密結合產業需求。在今年學士班所有招生管道的3082個名額中,中原大學分發入學655個名額全部額滿,招生百分百。
中原大學表示,中原連續4年達成學士班新生(含境外生)百分百註冊率,在年度大學繁星推薦、分發入學放榜,中原大學同樣締造零缺額佳績。展現中原大學八大學院與各專業領域均衡發展,辦學成效有目共睹。

該校致力教育發展屢獲教育部肯定,連年獲得高額補助。在2024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原獲1.52億元補助,為全國私立綜合大學補助金額最高。尤其,中原大學是全台第4所與輝達(NVIDIA)合作的AI University,前三家是台大、清大和陽明交大。
中原也與美商應用材料台灣子公司合作開設半導體設備課程、與台積電合作專屬學程,更與多家國內半導體企業展開產學合作並共建實驗室,今年更獲教育部核准成為首家獲准設立「半導體產業學院」的私立綜合大學,展現中原大學在產業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教學創新方面,中原大學首創「學生學習成效品保報告」與「AI教與學問責報告」,全面落實PDCA機制,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該校也主動揭露畢業生學用相關性暨就業力與外籍生職涯發展兩份問責報告,完善學生職涯輔導與發展機制。

同時,透過與多方合作,成功開發數位退火演算法,並在育秀教育基金會支持下,擁有全台最完整的量子電腦設備,對量子科技人才培育及教育推動具有深遠影響。
針對近來社會重理工、輕人文現象,中原以理工基礎背景發揮領域優勢,積極推動人文教育,打造人文智慧(HI)與人工智慧(AI)共融平台並深度自期,包括率先於國內各大學校級設立「人工智慧教育與學術倫理指導委員會,結合校內外專家學者智慧統籌HI與AI的發展。
此外,在全國通識學分最高的34學分基礎上,設立人工智慧倫理與全球治理學苑,專門研究由AI產生的倫理與治理問題。其中,中原人文與教育學院順應AI趨勢革新課程,全面推動「人文+AI」的理念,實現AI賦能、跨領域融合以及人文STEAM教育的目標。
中原也提供多元國際學習環境發展國際合作,目前已和24所歐美、亞洲大學簽署雙聯學制,為學生提供更多國際化機會。同時,也獲教育部補助推動雙語教學,逐年增加全英語授課(EMI)課程,提升學生英語能力與國際視野。

應對迎面襲來的全球環境議題,中原快速整合校內跨領域與跨單位以集結資源,今年新設校級淨零轉型永續力中心,致力提升永續研究與社會服務能力,協助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為國家社會培育更多淨零人才。中原大學是台灣唯一入選2023年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世界大學永續排名的私立大學,展現在永續發展上的傑出表現。
另外,中原大學持續推動多項社會責任計畫,如桃園大海社區文化創生、苗栗卓蘭農產興業共榮以及中壢永續社區環保公益博物館串聯等,不僅獲得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的支持,也獲頒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的台灣永續行動獎1金2銅,並在遠見雜誌第20屆教育推廣組榮獲中小企業ESG獎項,成為業界的典範。
李英明強調,中原跨域學習與實務應用並與產業界合作,提供學生前沿實務經驗,為職涯打下堅實基礎;中原大學重視全人發展,全力培養學生領導力、創造力與社會責任感,確保將來在職場能發揮所長,創造價值。
延伸閱讀
- NVIDIA中原大學 全台首場LLM工作坊
- 新應材中原設共構實驗室 為產業解題
- 中原布局海內外 扎根半導體人力銀行
- 中大USR 永續行動獎1金2銀肯定
- 余定陸赴中原大學 分享應材創新之路
- 劉鏡清接掌國發會 中原校友專業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