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5)日兩架科研飛機上午在台灣中南部與東部地區空域,進行約4小時空氣品質觀測,完成歷史性壯舉。在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能暉促成下,環境部整合產官學相關單位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共同協作,進行台灣高屏地區空氣污染成因與不同環流對空氣品質影響的探索性研究。
林能暉說,這是NASA在亞洲首次進入台灣領空監測空氣污染實驗,這項實驗偕同台灣、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泰國等多個國家進行亞洲空氣品質監測,涵括20多個學術單位合作,目的在了解跨國與區域空氣污染物在三度空間的變化。

此次NASA科研飛機會經過臺灣,主要是中央大學環境監測技術聯合中心前此與NASA有良好合作關係,雙方有共識與意願共同強化國際空污監測機制。這次科研活動主要是針對高屏地區pm2.5與臭氧問題進行解析。
高屏地區的空污問題,主要受地形、環流與污染源三者交互影響,因此希望整合地面觀測、垂直觀測以及衛星模式,更細部解析高屏空氣汙染事件發生的成因,進而協助政府制定空氣汙染的控制策略。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聖翔負責這次無人機空氣品質觀測,昨天特別南下高雄進行塔台聯絡工作。該團隊經每個小時悉心觀測並搭配化學系教授王家麟的VOC取樣技術,進行垂直剖面觀測解析。

這項新穎的觀測技術,同時得力於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林唐煌的衛星觀測技術協助,可以大量取樣到觀測資料,量測三度空間的各項空氣污染物分布與組成,解析污染物傳輸與化學變化情況,中央大學表示,整個計劃是項非常難能可貴的觀測實驗;也是科研合作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