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布局海內外 扎根半導體人力銀行

中原大學與合晶科技、南方科技等知名企業合作培育半導體產業人才。
中原大學與合晶科技、南方科技等知名企業合作培育半導體產業人才。圖 / 中原大學提供

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成為台灣的民族產業,但要維持優勢其實面臨許多難題,包括少子化、STEM人才下降以及全球各國競相設立半導體產業聯盟,例如韓國就誓言成為晶片超級大國。面對這些挑戰,中原大學表示願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成為半導體人力銀行、與半導體企業共構研究中心,以培育業界所需人才。

中原大學預計在113學年度成立半導體產業學院,以學用合一的理念,推動半導體材料與光電檢測碩士學程、規劃增設半導體產業碩士專班、博士專班,使中原真正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點「人力銀行」。

理學院長吳宗遠強調,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值4.5兆,約佔總體GDP 21兆的20%,但從業人口僅45萬人不到,相當於以2%不到的人,貢獻出20%產值,說明半導體確實是台灣極具優勢的民族產業。

他分析,綜觀半導體產業的研究發展,從貝爾實驗室的電晶體,江崎玲於奈在索尼公司的穿隧二極體,到德州儀器研發出積體電路,IDM大廠Intel,到晶圓代工護國神山台積電等,都在業界研發,因此中原大學在半導體人才的培育上,也一直與企業緊密合作。

因此,中原為落實成為半導體人力銀行目標,將開設晶圓技術、半導體設備檢測、製程技術、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以及半導體封裝等各類模組課程。目前,該校與世界先進合開半導體製程實務課程;也與其他具全球影響力的半導體公司合開設:元件整合、製程模組、儀器工程、智慧製造等4大學程。每學程有8-12門必修與2-3門選修課,結業即可取得學程證書。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左)頒發王寧國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左)頒發王寧國講座教授聘書,借重其專業助力中原發展半導體學院。圖 / 中原大學提供

目前,中原大學已經與台灣應材開設半導體的設備課程。應材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吳宗遠強調,建立這商業版圖的關鍵人物王寧國博士就是中原化工57級校友,也因在半導體設備的重大貢獻,王寧國入選2017矽谷名人堂;除外該校也和合晶、晶彩、佰鴻、日月光、南茂與景碩等成立半導體產業就業學程,助力學生瞭解產業實務。

不只與國內知名企業合作,中原為接軌國際,該校物理系與美國天普大學電機系合作設立3+2學碩雙聯學程、與馬來西亞UTAR大學展開半導體新型國際專班學程的計劃,正送教育部審核中,其中,參與這項合作計劃的廠商有,新應材、南茂、德微與亞昕科技,藉此也希望能吸引優秀國際生來台就業。

中原大學藉由產學合作,不斷建立並蓄積半導體領域知識與能力。透過合晶科技的技術合作與捐贈,建立數位光學基礎的晶元缺陷分析系統,聚焦半導體材料特性檢測、元件特性量測,正是發展新穎、次世代半導體材料的關鍵研究;另為開發光阻劑等特殊化學品不再受限於他國,與新應材合作成立共構實驗室,由雙方研究員指導研究生進行半導體特殊化學品研發。

吳宗遠強調,21世紀大學教育已經產生新變革,大學不再只是教學,也不只是純理論的研究探討,同時也要揮別中小企業式的產學研究,走向價值創新、趕在產業進行尖端研究,這次與這麼多半導體知名企業合作育才,不僅是跨領域,也預見大學分流育才的重要性,除學術人才養成,高科技人才的職涯規劃與培育,也將是今後大學教育的核心,中原大學有信心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