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科大光電工程系終身特聘教授呂海涵率跨校研究團隊,領先全球首創以偏極化正交調變技術建構雙向光纖寬頻/無線光通訊(FSO)/ 5G無線通信系統,大幅降低5G雙向系統建構複雜度,助力電信、光通訊、高速無人機 / 自駕車、工業自動化與智慧醫療等相關產業發展,研發成果蜚聲國際,論文躋身國際頂尖的《通訊工程》(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期刊。
呂海涵指出,偏極化正交調變技術一般用於加倍傳輸容量,只能做單向傳輸、不能做雙向傳輸,因為回傳時上行光載波將會同時載送上行和下行光調變信號,會有上行光調變信號與下行光調變信號互相干擾引起的失真,「就像同時戴著近視眼鏡和老花眼鏡,焦距不在同一處、影像模糊失真。」
呂海涵在系統架構上創新,利用馬赫陳爾德調變器-光電振盪器(MZM-OEO)的物理特性─x軸光載波調變所需偏壓為y軸光載波調變所需偏壓的3.58倍,在下行傳輸時供應較低的偏壓,載送y軸光調變信號及x軸光載波。
並在下行接收端,將x軸光載波作為上行傳輸光載波,載送上行光調變信號,「就像雙焦眼鏡一樣、同時具備兩種用途,不需要輪流戴著近視眼鏡和老花眼鏡」,藉此簡化5G雙向系統建構,具備極大的市場應用潛力。
此法可有效抑制下行y軸光調變信號和上行x軸光調變信號交互作用引起的交錯極化干擾,進一步優化系統傳輸性能。同時,在寬頻異質整合接取網路上傳送雙向5G Sub-6GHz及MMW信號,可以兼顧5G不同頻段的屬性。
呂海涵表示,較低傳輸速率需求的郊區提供低載波頻率的5G Sub-6GHz信號;在較高傳輸速率需求的城市、特定垂直應用場域,則提供高載波頻率的5G MMW信號。
團隊也成功利用雙合透鏡建置長達1公里的FSO鏈路,可以取代數十到數百座5G基地台,降低基地台建設成本。本研究相關技術已技轉給通訊設備供應商,未來可運用於電信產業,支持4K/8K超高畫質影音串流、互動式XR等多媒體高頻寬應用;以及FSO、高速無人機/自駕車、工業自動化及智慧醫療等產業。
呂海涵投入教職30年,累計發表250篇專業SCI期刊論文,同時為美國光學學會(OPTICA)會士、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會士及國際工程與科技學會(IET)會士,曾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中山學術著作獎,最近十年連年獲得北科大特殊優秀研究人才獎。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