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復興:打造國家創新系統

陳勇全,產業顧問、電池工作者,致力于推廣電動賽車與STEAM教育。現任合春國際(股)董事長、浩永國際(股)執行長,曾擔任耐能電池(股)副總經理、高頻企業(股)技術經理、美國Levi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策略技術部突波保護材料開發計畫主持人和專案經理。東海化工畢業、美國南加大材料科學碩士和工程師學位,台灣先進電動載具協會創會理事長、美國慈濟分會志工。圖 / 陳勇全

薩克斯教授在《永續發展新紀元》一書提到,高等教育在「內生型成長」與「追趕型成長」的國家中,扮演關鍵角色。就我的觀點,經濟發展是以投資為基礎,教育所累積的「人力資本」代表個人與整體社會,在工作技能與生產力的提升,更是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

所謂「內生型成長」是以科技突破為基礎的經濟成長。通常由擁有高學位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密集研究發展所產生的結果。研究發展不以大學單一機構為基礎,而是靠多所大學、國家實驗室與高科技企業的網絡建構而成,這也就是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打造出來的「國家創新系統」。

至於「追趕型成長」是指採用來自外國的科技。此時,大學的角色是培育適當的人才,做好使用這些新科技的準備。不過,有些科技無法直接移植或撿現成的,必須經過調整以適應本土需求。這時,大學培育的專業人才就很重要。從早期的農業技術、紡織與民生工業、石化鋼鐵等重工業、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到最近離岸風電等綠能產業,都是藉由引進國外技術與人才發展起來的。

台灣戰後這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使得我們已從過去純「追趕型成長」,逐步邁入「內生型成長」的階段,這期間高等教育扮演重要角色。尤其,面對當前科技時代,更需要大量擁有碩博士學位的專業人才投入研發與產業創新。國內各大型集團企業應與大學密切合作,不僅只提供產學合作機會,還可建立企業內訓管道,鼓勵員工在職進修與提高生產力。

大學同時還有責任要協助所在社區,找出並解決永續發展的本土問題,像是面對貧窮、疾病、氣候變遷、新科技等,就近協助量身打造在地解決方案。這些問題通常都很複雜,甚至遠超過地方政府機構的能力,需要各關鍵大學跨校合作解決。台灣高教目前在這方面扮演非常積極的角色,舉凡生態保育、公共衛生、災害防治或社區營造,都能看到不同大學師生共同努力的身影。

美國長期倡導由各大學協助解決這類國家發展上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對聯邦政府在各州支持與資助的大學,要求的不只培育人才,還要跟所在社區合作解決當地問題。我認為這正是當初台灣鼓勵各縣市廣設大學的主要目標與初衷。

只可惜政府後來放任各大學自主發展,多數新設的公私立大學終因缺乏整體規劃,使得資源往頂大集中,少子化影響逐年加大後,各校為求生存只能顧著搶學生,顧不了原先一縣市一大學的辦學宗旨,也削弱大學在地功能的發揮。

以目前正往綠能大力發展的彰化縣來說,包括: 離岸風電、電池與電動巴士等重大投資正積極推動著,按理說這時大學培育與產學合作可以起相當大的貢獻,然而實情是,在南彰化長期投入農業、綠能、觀光等領域,成效有目共睹的明道大學,今年已被教育部勒令停止招生。不只是大學,高職也有相同的遭遇:台東縣的公東高工,一直是培育原住民木工等技職人才的搖籃,今年也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同樣在未來可能面臨停招的命運。

大學受少子化影響招生嚴重不足,這是顯而易見的威脅;學生普遍學習意願低落,可能才是經常被忽略隱而未見的重大問題。我認為這源於中學教育階段,許多學校的教學與考試,對所謂標準答案的重視遠多過思考過程的傳授,課堂活動要求學生聽話更甚於鼓勵個人觀點的表達。

社會長期對學歷存在迷思,相信文憑甚於專業,也因為這樣讓學生在長期的壓抑與挫折中,失去對學習的熱情、缺乏探索自己的機會。從國小到大學,甚至畢業後考研究所或應聘公職,幾以考試取材為主,難怪聯考取消後,補習班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更朝專業分科上設立,在台灣各式各樣為考試而設的補習班林立,甚至有所謂補教利益共同體的畸形發展。

台灣的高等教育在這個科技高速成長時代,所要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面臨的挑戰更不少。就像人類社會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過程,需要解決的問題都非常複雜,在在考驗每個人的智慧。然而我相信,教育部若能借鑑美國聯邦政府補助地方大學的作法,共同打造台灣「國家創新系統」可能是化危機為轉機的策略思考核心。

當我們暫且從少子化與政治考量的綑綁中掙脫,在喘息時不妨回到一縣一大學的思考基礎,如何落實以地方發展需求為核心,在基礎教學外,倡議導入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推動產學合作、大學跨校互助、建立長設互助機制。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使學生在畢業前就可得到校外專案實習、參與、學習與啟發的機會;可以透過地方發展需求帶動教學創新,讓台灣各縣都有特色大學。然後進一步,可以使各特色大學能為地方發展所用,成為可資仰賴的智庫、實習所與教育訓練中心。像這樣,朝著打造台灣自有的「國家創新系統」脈絡想去,一條具共識共行的大道昭然若揭!

google.co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Integer nec odio. Praesent libero. Sed cursus ante dapibus diam. Sed nisi. Nulla q
Class aptent taciti sociosqu ad litora torquent per conubia nostra, per inceptos himenaeos. Curabitur sodales ligula in libero. Sed dignissim lacinia nunc. Curabitur tortor. Pellentesque nibh. Aenean quam. In scelerisque sem at dolor. Maecenas mattis. Sed convallis tristique sem. Proin ut ligula vel nunc egestas porttitor.
Morbi lectus risus, iaculis vel, suscipit quis, luctus non, massa. Fusce ac turpis quis ligula lacinia aliquet. Mauris ipsum. Nulla metus metus, ullamcorper vel, tincidunt sed, euismod in, nibh. Quisque volutpat condimentum velit. Class aptent taciti sociosqu ad litora torquent per conubia nostra, per inceptos himenaeos.何大安、 劉修榮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Integer nec odio. Praesent libero. Sed cursus ante dapibus diam. Sed nisi. Nulla quis sem at nibh elementum imperdiet. Duis sagittis ipsum. Praesent mauris. Fusce nec tellus sed augue semper porta. Mauris massa. Vestibulum lacinia arcu eget nulla.
Class aptent taciti sociosqu ad litora torquent per conubia nostra, per inceptos himenaeos. Curabitur sodales ligula in libero. Sed dignissim lacinia nunc. Curabitur tortor. Pellentesque nibh. Aenean quam. In scelerisque sem at dolor. Maecenas mattis. Sed convallis tristique sem. Proin ut ligula vel nunc egestas porttitor.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