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三年,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再次舉辦路跑活動, 15日下午到傍晚在北市大佳河濱公園以「一日羅興亞」為題為羅興亞難民處境發聲,活動吸引上千位以上民眾報名參加。
羅興亞人居住在緬甸若開邦阿拉干地區北部,因為多住在靠近孟加拉邊界的孟都和布迪當鎮一帶,緬甸人習慣叫他們「孟加拉人」,2016-2017年羅興亞難民危機前,約有上百萬羅興亞人住在緬甸。不過,根據緬甸國籍法羅興亞人無法獲得公民身分,從2010年代開始,羅興亞人與緬甸政府雙方衝突頻仍。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在開幕時舉行象徵希望的蠟燭點亮儀式,為羅興亞人祈福。她說,羅興亞難民沒有安身的家、沒辦法工作謀生、國籍不被承認;且有近 50 萬名羅興亞兒童缺乏正規教育管道,她期待緬甸政府儘速停止對羅興亞難民的迫害。
東協各國以及緬甸周遭國家,包括台灣,希望各國政府以符合國際人權法標準,協助來自緬甸的尋求庇護者,給羅興亞難民安身立命的處所。台灣長久以來都沒有難民法,邱伊翎倡議台灣通過難民法,建立保護難民機制;這是該分會長久以來的工作。

邱伊翎強調,羅興亞人自2017年遭緬甸軍方迫害,近百萬人被迫逃往孟加拉,困居難民營至今已超過8年。國際特赦組織持續關注這項議題並致力揭露真相。這次大家一起為人權而跑,希望也能更加了解羅興亞的歷史文化以及他們正面臨的人道危機.同時,再次呼籲台灣儘速通過難民法。
一日羅興亞為人權而跑活動分21公里半馬組、10公里挑戰組以及4公里體驗組。其中,4公里體驗組特別設計4個關卡,模擬羅興亞人從逃難到抵達難民營的歷程,讓參與者體驗難民處境。現場還展出羅興亞海報展、設置人權互動區;還安排音樂演出、行動聲援活動,邀請民眾完成「平凡人挑戰不平凡的改變」。藉以呼籲社會各界持續關注難民議題。
國際特赦組織是全世界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人權組織,全方位關注人權議題,據點遍佈150多個國家,並於1977年獲諾貝爾和平獎。該組織運作獨立於政府、企業,並透過調查報告、連署以及施壓相關團體等行動,致力打造每個人都能享有人權的世界。
延伸閱讀
- 球星藝人傳愛過好年 簽拍競標做公益
- AI手語主播報氣象 公益科技助力平權
- 用科技做公益 工研院揪團創新耀全臺
- 視障調香師 用群眾募資實現公益創新
- 歡樂親子視障同行 三商公益路跑開報
- 九如禪林倡善循環 獎學更獎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