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汶逆轉勝:從快放棄到絕處逢生

楊友華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緩和醫學系研究、義守大學生物技術暨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共信醫藥科技(GONGWIN BIOPHARM)臨床研究處專業協理、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暨創辦人、台灣國際虹膜醫學會(TIIMA)理事。歷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講師、香港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療法醫學研究所教授、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腫瘤科及緩和醫療主治醫師、台北中心綜合醫院臨床腫瘤科暨毒物醫學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羅東聖母醫院腫瘤科及安寧病房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署立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創辦人、台灣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核心專長:預防醫學。包括各種癌症根治性放射治療、舒緩性放射治療、動脈灌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癌症疼痛控制/蕀手疼痛處理、各種癌症之症狀控制、安寧緩和醫學暨輔助替代醫學。 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楊友華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緩和醫學系研究、義守大學生物技術暨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共信醫藥科技(GONGWIN BIOPHARM)董事、臨床研究處專業協理、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暨創辦人、台灣國際虹膜醫學會(TIIMA)理事。歷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講師、香港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療法醫學研究所教授、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腫瘤科及緩和醫療主治醫師、台北中心綜合醫院臨床腫瘤科暨毒物醫學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羅東聖母醫院腫瘤科及安寧病房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署立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創辦人、台灣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核心專長:預防醫學。包括各種癌症根治性放射治療、舒緩性放射治療、動脈灌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癌症疼痛控制/蕀手疼痛處理、各種癌症之症狀控制、安寧緩和醫學暨輔助替代醫學。 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2023年07月25日,小汶看起來好太多了……。我一早過來診間,就為迎接遠從香港來繼續化療的她。雖然還需要母親推著走,不過,小汶坐在輪椅上,像極了鬥志昂揚的抗癌勇士。

從她寫給我看的,過去幾年治療歷程,在在顯示已出現嚴重抗藥性,機會可說非常渺茫。尤其,五月底最危急的時候,整個醫療團隊、包括我在內,甚至都已經覺得治療無效。

就在準備放棄的時候,卻出現一線生機…..。其實,從今年三月看她的正子攝影PET-CT,幾乎讓人感到絕望,沒想到一路經過醫病努力,現在卻有重獲新生的機會!

先來看看小汶寫給我的癌症就醫日記,從廣東話改寫成中文,她是這樣寫的:

2014年第一期乳癌。2014年12月做手術,局部切除。2015年1-3月化療;3-5月電療。2015年6月病情受控制。2017年12月復發,開始一直用鏢靶藥,轉藥。2020年6月電療肚淋巴,開始轉口服化療藥。2021年9月,口服化療藥沒用,轉化療藥。

半條命都快沒了,人不成形。想到自己到最後階段都這樣子,我想活得精彩。於是,2021年9月開始轉用自然療法,食用大量supplement,保持心情愉快,情況好像不錯。哪知,2022年6月腰痛入院,發現肺積水,同時卵巢有個超大腫瘤。

入醫院時,硬要我照清楚,照pet scan是最痛苦的時候,因為無法伸直,所以非常難做,好在仁安的姑娘很好,想辦法幫我墊到最不痛方式,之後再照X-ray,搞了半天時間。

第二天有report,發現全身都癌細胞.....。2022年7月,做電療殺左卵巢的腫瘤,再做免疫治療。醫生說卵巢好處理,不過乳癌繼續擴散,又叫我化療。我又固執堅持不做,又改不同中醫做自然療法。

2023年1月,腳底痛持續,由可以走來走去到用拐杖,最後坐上輪椅。因為,堅持不希望吃止痛藥,3月,突然起身,左腳沒有知覺,走路不太方便,即入院治療。

2022年12月/ 2023年3月在香港兩次正子攝影檢查比較。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2022年12月/ 2023年3月在香港兩次正子攝影檢查比較。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小汶接受的免疫治療、鏢靶治療,算是相當激烈的治療模式,不過,經過仔細評估,我把毒性控制在符合專業認知的範圍內,然後把有效的方法都給用上了。

資深好友護理長看我一副不顧成本、什麼都用上去的情況,在一旁虧我:「楊大國手這回全副武裝軍備都上了,真的最後一搏了。」

護理長其實還不知道,我另外給小汶一大堆營養補充品處方,還有嚴格控制她,必須完全生酮飲食、所有會造成血糖上升的食物都禁止。兩週後,小汶終於撐過來了。

小汶的癌指標CA-125的數字轉變。圖 / 楊友華提供
小汶癌指標CA-125數字轉佳。圖 / 楊友華提供

就只短短兩個星期,從表面就可以看到她的進步,這已夠讓我驚喜了⋯⋯。看到癌指標CA-125,從五月底的1376,兩星期後掉到709左右,更讓我雀躍不已,而且,病人的體力明顯改善了。

一個月後,到這個七月初,又再降到251,相比之前最高點足足改善90%,真是見證令人鼓舞的「逆轉勝」。

雖然,小汶還沒有完全戰勝癌症,等在她前面的,也還有一段艱苦的抗癌路要走,但是,深深祝福小汶可以繼續逆轉勝,重獲新生!

 

延伸閱讀

 

前一篇文章速博思可彎折指紋模組 開拓藍海商機
下一篇文章應能科技 儲能暨機電研發中心啟用
特聘顧問-楊友華醫師
楊友華醫師 | Dr. Andrew Young|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緩和醫學系研究、義守大學生物技術暨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共信醫藥科技(GONGWIN BIOPHARM)董事、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暨創辦人、台灣國際虹膜醫學會(TIIMA)理事。歷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講師、香港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療法醫學研究所教授、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腫瘤科及緩和醫療主治醫師、台北中心綜合醫院臨床腫瘤科暨毒物醫學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羅東聖母醫院腫瘤科及安寧病房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署立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創辦人、台灣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專長:預防醫學。主要包括各種癌症根治性放射治療、舒緩性放射治療、動脈灌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癌症疼痛控制/蕀手疼痛處理、各種癌症之症狀控制、安寧緩和醫學暨輔助替代醫學。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