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奇蹟:我不怕死 就是不開刀

楊友華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緩和醫學系研究、義守大學生物技術暨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共信醫藥科技(GONGWIN BIOPHARM)臨床研究處專業協理、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暨創辦人、台灣國際虹膜醫學會(TIIMA)理事。歷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講師、香港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療法醫學研究所教授、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腫瘤科及緩和醫療主治醫師、台北中心綜合醫院臨床腫瘤科暨毒物醫學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羅東聖母醫院腫瘤科及安寧病房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署立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創辦人、台灣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核心專長:預防醫學。包括各種癌症根治性放射治療、舒緩性放射治療、動脈灌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癌症疼痛控制/蕀手疼痛處理、各種癌症之症狀控制、安寧緩和醫學暨輔助替代醫學。 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楊友華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緩和醫學系研究、義守大學生物技術暨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共信醫藥科技(GONGWIN BIOPHARM)董事、臨床研究處專業協理、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台灣細胞免疫醫學會理事暨創辦人、台灣國際虹膜醫學會(TIIMA)理事。歷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講師、香港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療法醫學研究所教授、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腫瘤科及緩和醫療主治醫師、台北中心綜合醫院臨床腫瘤科暨毒物醫學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任、羅東聖母醫院腫瘤科及安寧病房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創辦人及理事長、署立桃園醫院新生命腫瘤中心腫瘤科主任、創辦人、台灣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核心專長:預防醫學。包括各種癌症根治性放射治療、舒緩性放射治療、動脈灌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癌症疼痛控制/蕀手疼痛處理、各種癌症之症狀控制、安寧緩和醫學暨輔助替代醫學。 圖 / 楊友華醫師提供

黃老師已經80歲了,老先生可能是第台灣第一個,口腔癌病人不經開刀切除治療模式,可以把口腔癌完全根治,還能完善保存口腔功能的活見證。

好友陳醫師是中醫診所院長,有段時間沒聯繫,突然從微信找我:「有急事拜託,請跟我聯絡」。不出所料,拜託我幫忙看一位親友: 他患上口腔癌、有點嚴重,他請病人女兒直接跟我聯繫,我就馬上安排她陪老父親到我診間門診。

黃老師一坐下來就先跟我聲明:「我不怕死!我絕對不要開刀⋯⋯」。受口腔腫瘤影響,講話已不完全清楚,有點「大舌頭」。我大概了解他的期望,用我專業的同理心跟黃老師對答:「我也非常同意你的想法。我看癌症30多年了,絕大部分口腔癌開刀,病人都有痛苦悲慘的經驗。」

不過,病人不但得不到所期盼的癌症不再復發,接下來的生活都非常痛苦:不但講話不能跟以前一樣清楚表達,更糟糕的是吞嚥因有極大障礙,非常容易嗆到,甚至,長年要插鼻胃管進食,因此往往造成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 嚴重的,還造成敗血症死亡。

黃老先生是高知識分子,他的要求在我聽來非常合情合理。已經80歲的老師退休多年,子女也都成家立業,生活清閒、無憂無慮。得了嚴重的口腔癌,但沒有放棄治療,只求有尊嚴、有品質的活著。坦白說,這樣的要求絕對不過分。

我跟黃老師透露,自己是台灣安寧療護的開創者之一,20年前就擔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的理事長,非常支持他的想法跟理念,而且臨床上也一直堅持以這個理念,來照顧好每個病人。你可能看不出我也快60歲了,我們已經無欲無求,像我就只想安享接下來的退休人生。

其實病人到我門診前,他女兒都已跟我溝通過老先生的期望,所以一切早在掌握中,心裡有數。我向黃老師說明整個療程與方法:動脈灌注腫瘤區域化學治療 (Intra-arterial Region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精準3D立體定位順形放射線治療( Precision 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最優質營養支持性治療 (Best Supportive Treatment)。老先生聽完後,說他都能配合。

治療過程多少有些不舒服與副作用,偶爾會引起老先生擔憂以及「胡思亂想」。我都會適時說明情況並提供更多舒適治療的保護方法,讓他覺得貼心與放心。治療第3個月後,我們一直追蹤的鱗狀上皮癌細胞指標 S.C.C.已從治療前超標快3倍的14.5、降到正常範圍以下的0.728了。

治療非常成功,只是中間有個小插曲。照顧老父親的女兒,有一天早上打電話給我,說量不到父親血壓,急著要送他到急診。我在一旁聽到這種情況,跟著也緊張起來。還好,我問她:父親意識清醒嗎?她說:「完全清醒」。這下子我就完全放心,推測老先生可能因治療食欲變差,造成脫水與營養不良而已。

楊友華醫師(右)與病人黃老師合影比讚。 圖 / 楊友華

楊友華醫師(右)與病人黃老師合影比讚。 圖 / 楊友華
病人黃老師復原情況(圖中),圖左右治療前後對照,圖右皮膚明顯也獲得改善。 圖 / 楊友華
病人黃老師復原情況良好(圖中),圖左右為治療前後對照,圖右皮膚明顯也同時獲得改善,老人斑也較少。 圖 / 楊友華

抗癌當然是艱辛的過程,但是,偶爾也會有一些小確幸。黃老師因為做放射線治療,造成臉部、頸部的皮膚破損、流「湯」,這在臨床上經常看到。我馬上送傳說中的「神奇皮膚修護霜」給他用。一個禮拜後情況是有改善,但是我想這樣還不夠。

我問他:「你怎麼樣用的?」他說:「一天兩次,很省著用」。我跟他講:「不要省著用,要大大方方的用,一天給臉上塗個5-6次都可以,這是保護皮膚用的,是抗老面霜。你看我用了20年,是不是也很帥。」老先生聽完哈哈大笑,回我說:「那以後我也會越用越帥?」我說:「治療期間無限量免費送你用。除把癌症醫好,再送你10年青春。」黃老師欣然接受。

昨天,當我再看到他的時候,療程結束,他的皮膚問題也修復完全;只剩下因為放射線治療留下的皮膚色素與傷疤,我想再過一陣子也會恢復正常。更高興的是,我注意到他的「老人斑」比另一邊沒有塗抹修護霜的地方明顯變少了,可說是小小的意外收穫。

最後,我跟他說明口腔衛生的重要性以及因為之前腫瘤造成牙關閉鎖的情況。在治療後的復健方面,老先生都能一一配合。我相信黃老師心裡面一定非常高興。因為,黃老師成為往後口腔癌病人治療的典範案例,更多口腔癌病人的治療,可逃過以往50年來傳統的殘酷診治模式。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