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塊開發板 更在普及AI行動
自生成式 AI 普及以來,全球科技巨頭的競爭愈臻白熱化,應用領域也從純軟體延伸至工業與機器人。與此同時,隨邊緣運算快速發展,開發板已不再只是開發階段的工具,更是智慧應用能否落地的關鍵與起點。
在此背景下,產發署支持物聯網智造基地與慧通智聯(HTI)共同開發設計搭載聯發科Genio 520 晶片的 HUB G520。同時在發想初期就以可直接導入產品端為目標,讓 HUB G520 不僅是一塊開發板,更是讓 AI 可以真正普及的實踐行動。
國產IC接軌國際 思維轉向標準化
HTI 總經理謝仁賢說,當初物聯網智造基地邀我們合作,希望共同設計一款以聯發科晶片為核心、符合國際標準的國產 AI 模組,因為團隊長期用聯發科晶片與 Qualcomm 平台,深知除技術整合,這次合作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國產 IC接軌國際標準。
資策會數轉院智造科技中心主任蔡明宏指出,我們期待 HUB G520 採用 SMARC 2.1 標準,以模組化設計、方便升級並降低開發門檻。當然,這對過去以客製機板為主的 HTI 會是項全新挑戰,卻可推動團隊思維從「客製化」轉型走向「標準化」。
強大好用易上手 不懂硬體也能行
謝仁賢強調,HUB G520要做的不只是跑得快的產品,更要是能被廣泛使用的產品。因此,開發理念相當明確就是要強大,但要好用易上手。所以,團隊展現 HTI 長年累積的軟硬整合優勢,聚焦讓沒有硬體背景的人,也能開發出AI裝置。
「我們替 HUB G520 建立一個中介層,把 GPIO、UART、SPI、I²C、CAN 等底層功能封裝起來,用戶只需透過 Android Studio 以 API 呼叫即可。」謝仁賢補充並說,不必動 kernel、也不用寫 driver,就能像開發 App 一樣完成應用。

這樣的邏輯與 Arduino、Raspberry Pi 社群相似,但 HUB G520 提供更強大的 AI 運算力:內建8核心 CPU,推論效能最高可達 10 TOPS AI,能處理語音、影像辨識、簡易生成模型等複合應用。
夠好夠用更穩靠 價值認同更廣泛
HTI與國際競品相比,更強調「產品定位不同」。NVIDIA 雖是 AI 硬體領導者,但其雲端與高階邊緣架構需考量體積、功耗與散熱。相對地,HUB G520 的 MTK Genio 520 晶片源自低功耗、小體積、無風扇設計的行動平台,更適合導入製造現場設備、農業感測、服務型機器人與智慧電動車等終端裝置。

謝仁賢強調,我們不是要比誰強,而是要讓客戶清楚知道,需要多少算力?哪種架構更合適?像這樣務實的市場邏輯,讓 HUB G520剛剛好、足夠用、穩定可靠的價值可以被更廣泛認可。
降低 AI 應用門檻 讓創意得以實現
除硬體模組與中介層服務外,HTI也推出2套針對開發者設計的 AI 工具。其中,AI Master聚焦影像辨識;Data Master專注數據分析與異常預測。這兩套工具可以讓不懂演算法、不了解模型的使用者,就可開始行動。
謝仁賢強調,只要備好資料,依循平台引導就可完成清洗、標記、訓練,最後部署在HUB G520 上,就可直接運行。我們希望降低 AI 應用門檻,讓更多創意得以實現。HUB G520 不只是開發工具,更是從構想到實現普及AI應用的利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