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量產期 BOI常見合規4風險
隨著投資泰國並已取得投資優惠資格的多家企業陸續進入量產,泰國逐步強化檢視,這些企業是否能持續符合當初提報的投資計畫並且合規使用租稅優惠。根據在地近期觀察,投資泰國企業在租稅優惠使用、產品範疇判定、移轉訂價安排等議題上,已成為主管機關與企業雙方共同關注點,尤其在進入量產階段後,企業合規風險升高引人注目。
根據資誠印度及南向業務秘書長、泰籍會計師張智媛指出,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針對進入量產期的赴泰投資企業,加強查核租稅優惠政策的合規性,致使經營風險逐步浮現,目前,常見的4大爭議點為BOI優惠使用合規性、半成品進口與製程安排、BOI與非BOI產品區分與BOI報告要求等。
合規用優惠 半成品進口製程安排
在BOI優惠使用合規性方面,張智媛建議,企業進入量產期後,宜主動自評實際生產狀況與原始投資計畫是否存在差異;如差異存在,要進一步判斷能否合理說明;是否仍然符合BOI租稅優惠的適用條件。
在半成品進口與製程安排方面:由於工廠建設進度或產能尚未完全到位,部分企業會先以半成品進口,再搭配泰國後段製程,以確保交期;或在需求擴大時,產能不足下以半成品進口因應。像這類彈性安排,實務上本在所難免,但若因而使製程產能縮水,掉出書面申請範圍,這些交易恐將排除適用稅收優惠。
區分認定產品 定期出具核實報告
在BOI與非BOI產品區分方面,企業進入量產期以後,極可能基於多重原因,不免同時生產屬於BOI認定與非認定範圍的產品。張智媛提醒,此時企業如何準確劃分並在報表中如實反映出應稅與免稅交易的數據,也會直接影響租稅優惠的合法適用。
在BOI報告要求方面,張智媛說舉凡享有BOI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的企業,都必須定期出具由獨立會計師執行的BOI報告,核實投資計畫執行情況,以做為主管機關檢核的重要依據,同時才能確保企業可以持續依規享有BOI租稅優惠。
稅務申報更複雜 產銷因應三要點
資誠印度及南向業務主持會計師鮑敦川表示,一家企業可能同時產銷BOI優惠範圍內外的產品,或因不同階段擴廠,致有起訖日期不同的數件BOI核准函,實務上將使稅務申報趨於複雜,他從持續優化帳務體系、建立BOI定期自評機制與面對稅局稽查時如何攻守有度,提出三項企業因應要點。
首先,在持續優化帳務體系上可透過立帳、憑證及數據歸集、共同成本費用的合理分攤,準確劃分應稅與免稅交易;其次,在建立BOI定期自評機制上,當營運活動偏離原先報送的BOI計畫時,要即時辨識並評估其間差異可能造成的影響,即時採行補正措施;第三,在面對稅局稽查時,要準備充分,攻守有度。此時公司財務單位與輔導機構的專業與細膩度,要求應遠高於一般申報案件。
稅務治理 當地規範集團策略兼顧
鮑敦川強調,臺商企業集團在泰國轉投資進入量產期後,其營收規模與稅務監管通常同步升級,隨之而來的移轉訂價查核風險也迅速升高。他提醒,此時集團層級利潤分配策略與移轉訂價政策應迅速到位並與BOI投資計畫口徑一致,這有賴總部集中管理、評估並提供海外轉投資指引,同時要納入集團稅務治理流程。
鮑敦川表示,泰國BOI政策持續吸引外資投入,然而當專案進入量產階段,企業所面對的租稅與管理議題與風險也將更加多元。企業唯有同時兼顧當地規範與集團層級策略,建立完善監控機制,才能在享有BOI租稅優惠與回應薪資新制時維持全球競爭力。
延伸閱讀
- 企業治理切入變革視角 搶占全球商機
- 投資泰國敏捷布局 資誠為臺商指路
- 臺商南向泰夯 防紅色供應鏈團結致遠
- 川普2.0將至 落地印度碎鏈重組拼永續
- 鏈結印度東協布局 策略夥伴交流熱絡
- 解析星泰 趕上全球區域化多鏈布局
- 一地兩用策略發威 楊淞壹:揮軍泰國
- 文坦孔位量測設備 泰國業績成長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