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出發實踐ESG 地方創生3.0開跑

地方創生政策正式邁入3.0時代,更強調跨域合作與民間參與,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地方共創,將地方創生視為實踐ESG的策略基地。圖為社會影響力新價值論壇合影。圖左起為革路聚聚品牌主理人黃昱軒、媳婦兒負責人吳佩儒、凱基金控營運暨永續發展處協理林倩如、資誠永續副總蔡佳芸、資誠永續董事長李宜樺、國發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處長黃文彥與國土處參事呂登元、練習曲文創執行長胡文偉。圖 / 資誠提供

跨域合作民間參與 共創永續價值

今年,地方創生政策正式邁入3.0時代,更強調跨域合作與民間參與,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地方共創,將地方創生視為實踐ESG的策略基地。地方創生團隊具備對在地需求的敏銳洞察與執行力,企業則擁有資源整合與策略布局能力,相輔相成有機會共創永續價值的新解方。

進入地方創生3.0,企業參與的角色也在轉變。國發會正推動以平台整合、資源媒合、策略對接為核心的支持機制,協助企業與地方創生團隊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將企業專業導入在地實踐ESG,同時推動地方實質轉型。為深化企業參與,國發會與資誠永續聚焦企業社會影響力與環境經濟,邀集地方創生團隊共同研討並向企業展現可見、可行、可衡量的合作模式,期能開啟地創與企業間的新關係。

從地方出發 找實踐ESG可行模式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董事長李宜樺認為,只要找到對的議題、對的夥伴,企業就能在實現自身永續目標時,也為地方創生注入永續動能;她指出,有越來越多企業正從一次性採購或活動型參與,轉向以自身永續議題為核心的長期策略合作出發。無論聚焦在地問題解決、開發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或透過策略投資與資源共用,都能找到實踐ESG的可行模式。

國發會與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本季舉辦兩場ESG與地方創生講座,強調跨域共創,期待企業與地方創生團隊深化永續合作,圖為大合照。圖 / 資誠提供

資誠指出,為協助企業深入理解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的連結,本季的兩次論壇側重從實務與案例出發,探討地方創生團隊如何回應在地需求,同時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既呈現地方如何回應社會與環境挑戰,也具體展示企業由地方出發落實 ESG 的多元可能。

社會影響力 × 循環經濟 永續起點

在社會影響力新價值論壇,從國際視野 × 在地實踐切入,資誠引介SROI1協助企業做為評估、思考社會面專案的長期效益。實例分享有來自花蓮新城的練習曲文創,從在地書店,串連教育、藝文與街區活化打造地方社會平台;屏東革路聚聚(Kelju)以部落文化為基礎,翻轉長照模式讓耆老成為文化傳承者,促進世代共融;雲林西螺的媳婦兒,以農村做為創新舞台,從農業體驗、食農教育延伸至品牌設計,展現農村創生新樣貌。

耍廢工廠、台以八翁、旗山糖廠社區發展協會代表於循環經濟解方的地方創生團隊實例分享後合影。圖 / 資誠提供

在大自然正成長2.0論壇,以循環經濟的實踐與創新策略,探索製程改善、材料再設計等ESG環境解方。其中,彰化的耍廢工廠將鴨蛋殼轉化為3D列印材料,開創在地產業轉型契機;台南的台以八翁以酪農綠能中心為核心將畜牧廢棄物資源化,改善畜牧廢水問題;高雄旗山糖廠社區發展協會則以香蕉副產品的全利用,結合農旅、環教與文化設計,開創地方品牌的多元價值。

讓企業走進地方 由地方創造未來

企業要實現ESG目標,不僅要有良好的策略方向,還要有落地實踐並創造真實影響力的行動區域,其中,地方創生正是企業實現永續承諾的策略基地,也是能與社會、環境議題深度接軌的實驗場所。

國發會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域共創的制度建構與資源整合,協助企業與地方團隊從議題診斷、模式設計到行動導入,建立更緊密、有效的合作網絡。透過讓企業走進地方,由地方創造未來,為企業帶來更具韌性價值的永續發展基礎與成果。

--

1SROI是一種將社會專案產生的無形價值,如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貨幣化的分析框架,藉以評估與溝通對社會產生的長期影響。 與傳統ROI財務投資報酬率不同,SROI更關注每投入一塊錢能產生多少實際的非財務金融面的社會價值,用以衡量公益專案投入與產出的效益。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