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域合作民間參與 共創永續價值
今年,地方創生政策正式邁入3.0時代,更強調跨域合作與民間參與,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參與地方共創,將地方創生視為實踐ESG的策略基地。地方創生團隊具備對在地需求的敏銳洞察與執行力,企業則擁有資源整合與策略布局能力,相輔相成有機會共創永續價值的新解方。
進入地方創生3.0,企業參與的角色也在轉變。國發會正推動以平台整合、資源媒合、策略對接為核心的支持機制,協助企業與地方創生團隊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將企業專業導入在地實踐ESG,同時推動地方實質轉型。為深化企業參與,國發會與資誠永續聚焦企業社會影響力與環境經濟,邀集地方創生團隊共同研討並向企業展現可見、可行、可衡量的合作模式,期能開啟地創與企業間的新關係。
從地方出發 找實踐ESG可行模式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董事長李宜樺認為,只要找到對的議題、對的夥伴,企業就能在實現自身永續目標時,也為地方創生注入永續動能;她指出,有越來越多企業正從一次性採購或活動型參與,轉向以自身永續議題為核心的長期策略合作出發。無論聚焦在地問題解決、開發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或透過策略投資與資源共用,都能找到實踐ESG的可行模式。

資誠指出,為協助企業深入理解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的連結,本季的兩次論壇側重從實務與案例出發,探討地方創生團隊如何回應在地需求,同時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既呈現地方如何回應社會與環境挑戰,也具體展示企業由地方出發落實 ESG 的多元可能。
社會影響力 × 循環經濟 永續起點
在社會影響力新價值論壇,從國際視野 × 在地實踐切入,資誠引介SROI1協助企業做為評估、思考社會面專案的長期效益。實例分享有來自花蓮新城的練習曲文創,從在地書店,串連教育、藝文與街區活化打造地方社會平台;屏東革路聚聚(Kelju)以部落文化為基礎,翻轉長照模式讓耆老成為文化傳承者,促進世代共融;雲林西螺的媳婦兒,以農村做為創新舞台,從農業體驗、食農教育延伸至品牌設計,展現農村創生新樣貌。

在大自然正成長2.0論壇,以循環經濟的實踐與創新策略,探索製程改善、材料再設計等ESG環境解方。其中,彰化的耍廢工廠將鴨蛋殼轉化為3D列印材料,開創在地產業轉型契機;台南的台以八翁以酪農綠能中心為核心將畜牧廢棄物資源化,改善畜牧廢水問題;高雄旗山糖廠社區發展協會則以香蕉副產品的全利用,結合農旅、環教與文化設計,開創地方品牌的多元價值。
讓企業走進地方 由地方創造未來
企業要實現ESG目標,不僅要有良好的策略方向,還要有落地實踐並創造真實影響力的行動區域,其中,地方創生正是企業實現永續承諾的策略基地,也是能與社會、環境議題深度接軌的實驗場所。
國發會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域共創的制度建構與資源整合,協助企業與地方團隊從議題診斷、模式設計到行動導入,建立更緊密、有效的合作網絡。透過讓企業走進地方,由地方創造未來,為企業帶來更具韌性價值的永續發展基礎與成果。
--
1SROI是一種將社會專案產生的無形價值,如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貨幣化的分析框架,藉以評估與溝通對社會產生的長期影響。 與傳統ROI財務投資報酬率不同,SROI更關注每投入一塊錢能產生多少實際的非財務金融面的社會價值,用以衡量公益專案投入與產出的效益。
延伸閱讀
- 企業永續:從觀察共創轉向世代合作
- 長濱自然醒慢活祭 療癒心靈帶動永續
- 長濱地方創生廊帶 療癒魅力無可取代
- 中華開發資本 助攻地方創生永續經濟
- 臺科大侯惠澤 用遊戲助朴子地方創生
- 人文韌性創新 全球在地共探永續金門
- 跨國企業永續經營 法治ESG策略為先
- 全球氣候投資:AI 變遷調適 能源解方
- 策略因應氣候變遷 李宜樺:關鍵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