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研院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1昨(17)日舉辦公私協力合作推動健康臺灣生態系論壇,串聯藥局、醫療、照護等關鍵產業夥伴,超過300位產官研醫界人士出席。現場同時展示亮眼成果,透過匯聚跨域創新智慧與ICT研發能量,藉由跨產業、跨領域合作,共創解決方案以推動建構健康臺灣產業生態系並持續加值創新。
跨領域轉化 健康臺灣關鍵引擎
工研院副總暨生所所長、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秘書長莊曜宇說,臺灣有醫療與資訊的優勢基礎,應用AI科技發展智慧醫療與照護具創新競爭力。呼應政府「健康臺灣」政策,以跨領域技術整合能力扮演推動轉化的關鍵引擎,憑藉在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和工程領域的研發量能,透過跨域創新與整合讓科技發揮綜效。四年來,聯盟會員數2不斷成長,包含ICT大廠、保險業者、照護服務業者、機構設施以及學研單位,成果相當豐碩。
其中,澄風科技開發高隱私AI照護員,以智慧感測科技全天候照看長輩狀態,掌握黃金救援時間。研發傷口照護機、傷口照護App,醫護簡單拍照即能自動AI分析,提高照護效率,已有近百家醫院與居護所應用;聯手「玩偶的家」應用傳統樂器結合科技打造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智慧響叮噹」,藉由AI分析及音樂推薦增強認知和記憶力、強化手腦協調性。
上醫治未病 健康樂活熟齡社會
佳世達集團董事長、工研院院士陳其宏專題分享,明基佳世達智慧醫療產業的佈局策略, 15年來,是國內唯一擁有2家大型綜合醫院的科技業者,同時延伸至醫療器材、醫藥通路等領域,以通路先行策略,關注服務病患與醫護的第一線需求。
陳其宏表示,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代表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如何活得老又活得健康快樂,是整體社會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隨著AI技術發達,算力、算法和數據搭配得宜,AI健康管理、AI醫療都會是未來重要的應用趨勢。佳世達旗下子公司已推出DKABio AI健康管理方案,可預測疾病風險機率、提前進行健康管理,符合黃帝內經「上醫治未病」的預防概念,共創健康樂活熟齡社會。
公私協力 跨領域合作三大亮點
昨天會中同時展示工研院跨領域合作三大亮點,包括聆聽節拍音樂、踩智慧鞋墊,就可減少23%跌倒風險的巴金森氏症數位療法;用生成式AI技術打造AI生活教練,提供慢性病患客製化飲食與運動建議。還有,吞嚥功能診療技術,藉由頭戴式裝置,協助快速判定吞嚥功能等級,讓長者吞嚥在家自主訓練,降低吸入性肺炎、營養攝取不足等風險。

工研院攜手產官研醫投入技術開發與測試應用。在居家生活場景,針對巴金森氏患者因四肢發抖易跌倒,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故與臺大醫院、中醫大附醫、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開發出巴金森氏症數位療法,有效減少23%跌倒風險,將陸續於中醫大附醫、臺大醫院啟動場域測試。
其中,鎖定慢性病民眾,用GAI技術藉手機社群APP打造智能健康輔助系統,蒐集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19種數據後,由這個「AI生活教練」就能客製化提供運動、飲食建議,提高生活品質,目前已導入南投埔里陳宏麟診所進行測試。

針對醫療院所常見長輩吞嚥功能退化,致營養不良、口水嗆到等照護風險,從咽部肌力偵測、評估、分級、訓練等環節,國內臨床端需求龐大,工研院正投入開發國內首創「吞嚥功能程度分級」和「吞嚥訓練」二合一的頭戴式裝置。
在語言治療師協助下,可快速將長者判定為吞嚥功能強至弱的四種等級之一,輔助語言治療師診療及後續復健判斷;同時設有電刺激功能,在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指示下,照顧者及長者在家即可操作,目前正攜手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進行前期研發及國內專利佈局。

健康老化 感受快樂尊嚴成就感
工研院表示,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致力縮短民眾不健康存活年。透過公私協力用科技促成民眾改變社會行為;協助廠商打造創新商業模式,共同促進社會中的長者從不健康到健康,達到健康老化目標,直到離世都能感受快樂、尊嚴與成就感。
註
1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於2020年8月由工研院成立。主要應用場域為銀髮聚寶盆智慧照護驗證試驗、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主要合作模式為整合AI、半導體晶片、通訊、資安等技術領域,打造長照驗證體系的服務新模式,讓全臺智慧醫療、照護技術及產品可在銀髮聚寶盆的智慧長照試驗及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中驗證、測試及整合,提供總體服務解決方案。
2會員橫跨資通訊、保險、照護服務、機構設施、學研等領域,包含南山人壽、彰化基督教醫院、國泰人壽、錸工場、群邁通訊、中化銀髮、優照護、新光保全、華康科技、奇美食品、聯新醫管、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樂林食物銀行等逾30家業者。
延伸閱讀















